这一次的采访,为水洞村的蔬菜免费做了一次广告。
没有网络和互联网的时代,纸媒是媒体老大。这个时代广播和电视都没有普及。纸媒老大的地位当之无愧。传播量非常巨大。
当然,效果也是无与伦比。
不仅仅是传播量的问题。媒体是喉舌,是风向标。
有人想来蹭热度。
还有人眼光独到,能透过这件事看到事情背后的隐藏话题。当然,这个隐藏话题可能确实存在,也可能是凭空臆想出来的。
水洞村这桩新闻,就是一件偶发事件。但是架不住有人愿意多想。
一些可能在里头得益的,还会推波助澜。就好比水洞村的直属上级,乡县两级领导。
人怕出头猪怕壮。何小西前世积累的经验教训,她更愿意闷头发大财。但是,这件事情把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
水洞村妇女主任,军属,妇女姐妹带头人。这些身份标签迅速被贴在何小西身上大肆宣传。
事情已经不能逆转,多方推动的事情,不是何小西一人之力能阻挡得了的。她也只能既来之则安之,顺其自然了。
既然无法阻挡,就要主动去左右事态的走向,并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何小西做事的一贯作风。
蔬菜销售已经进入正常轨道,何小西把李琳瑾调回来协助她处理一部分这方面的问题。
主要工作就是公关蔬菜公司。何小西要趁着这股东风,把水洞村和他们兄弟村的蔬菜种植村的地位确定下来。
说白了就是“绑架”。利用舆论绑架蔬菜公司,让他们主动把水洞村纳入蔬菜供应村。
原本报社只是因为水洞村的女子撑起半边天过来采访她们。却从中发现水洞村的独特之处。所以想以水洞村为蓝本,做一个完整的后续报道。
还没到政治斗争为纲的年代,经济发展还是主要工作。水洞村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何小西交代将要接受采访的陆爱国:“大哥,回头跟记者提一下,我们下一步着重发展蔬菜种植和水产品养殖,将会寻求跟新成立的蔬菜公司合作。”
陆爱国知道何小西的目的,点点头说:“知道。”
何小西对于陆爱国的能力很放心。他做事虽然不会耍赖,但是一般的变通还没有问题。而且他是谦谦君子,与人交往中让人如沐春风。
一般与陆爱国打过一次交道的人都会被他的气度折服,愿意与他做朋友。
新刊发的报纸中,就刊登了水洞村的状况。这一期着重提到水洞村的蔬菜产业,和他们有意向跟蔬菜公司合作。
这可以看做是水洞村的规划,也可以看做是水洞村抛出的橄榄枝。端看看到这篇报道的人是谁了。
如果这人是蔬菜公司的人,应该看成水洞村抛出的橄榄枝。接下这根橄榄枝对他们没有什么坏处,毕竟跟谁合作都是合作。
不仅没有坏处,还有不少的益处。可以成就一段佳话,还可以让领导看到他们的工作成绩。蹭一波水洞村的热度。
李琳瑾也没有闲着。她跟蔬菜公司做了对接。趁着送菜的机会,跟蔬菜公司上上下下混了个脸熟。
当天,蔬菜公司的上层就从当日的报纸上,看到关于水洞村的报道。能做到领导岗位的人,都不缺政治敏感度。
王主任马上召来下属去办这件事情。谢科长也刚刚看到今天的报纸的内容。
进了王主任的办公室,看到放在王主任面前草草折上的报纸。猜测上司今天喊他过来,可能就是要说这件事。
十分庆幸水洞村来跟他们联系过,让他今天不会被主任问得一头雾水,什么都没准备。
秋天的时候,何大毛来跟他们推销过。这些天李琳瑾带人过来送菜的时候,再次提到要加深合作的意向。
虽然双方还没有谈,但是不妨碍他说工作已经在进行了。他说了,水洞村那边只会高兴,不会拆穿他。
赶在王主任问他之前,谢科长说:“王主任,正好今天有个情况要跟您汇报一下,今年秋天的时候,有个水洞村的何大毛同志,来跟咱们推销蔬菜,
当时因为冬菜还没下来,不知道品质如何,所以这事就没定,这两天下雪,我们蔬菜短缺,水洞村送来了一些补充,
我觉着品质还行,正在考虑要不要跟他们长期合作。”他之所以还记得何大毛,是因为李琳瑾来的时候提到这个名字。
但是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别人感觉到的就是他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
果然,王主任听了他的汇报十分满意。夸奖道:“好,好,好,水洞村的蔬菜种的很好,这样的村子,就应该成为我们的合作单位。”
对于谢科长办事十分满意。
何小西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计划经济时代来临,农户不能再去市场上出售自家出产的农产品。
跟蔬菜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他们就只需要按照蔬菜公司下达的种植计划种植就行了,不再需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