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想到郑氏集团背后众多的科研团队,而跟她所进行研究相似的科研小组数不胜数。
在帮老师慕容静整理研究报告文档的时候,安信瞄了一份报告,很快就被吸引。
原来郑宅还经历了一场消灭臭虫若虫的清理大战。
她被报告撰写者的渊博知识与风趣幽默吸引,对方显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老学究,相反其见解总是在闪光。对方虽然有一些顽皮,但是基本上在专业问题剖析上还是很认真。
她觉得现在的研究工作已经越来越艰难的,为什么不把这样的科研人员调到总部呢?
安信暂时停止了手头工作,她开始研究郑氏集团背后的科研小组分类情况。
一个大胆的想法跃入安信的脑海,如果不去做,她会觉得非常遗憾。这一阵管理郑氏学校,让安信对于大局观的把握,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这让她在以后的医学以及科研生涯中,弥足珍贵。
安信深知,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培养,都花费颇多,而不同的科研项目,背后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这么多年郑氏集团的钱都去哪里了?
除了员工福利以及公益事业,恐怕这些科学研究占比很大了。
如果有一个新的机制,可以让这些科研人员互相沟通交流,跨界思维的碰撞,会不会给郑氏集团带来新的生机?
安信慢慢有了自己的计划,这些灵光乍现的时刻,根本没有占据她太多的时间,但是这对于以后的郑氏集团,非比寻常!
当务之急,就是关于那条鱼,安信已经从鱼的肚子里取出了几块玉石,上面雕刻了一些奇怪的纹路,她一点也看不懂,也很难猜测。她已经把东西交给了老师慕容静。这与剩下的事情,并不是结束,而是继续研究。
因为发现鱼的体内一些奇怪的基因片段,但是这些基因的来源暂时没有找到。
安信想让昆虫报告的撰写者来一同进行这个项目的研究。或许会有新的进展呢?
即便没有什么进展,这也是对于精英的更优化的推进,总体上,只要协调得当,执行与结果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安信没有一个冲动就去安排这些事情,而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的未来研究框架,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她的专职,她是从自己对于研究的感悟上来进行分析,然后安信把这些报告给了A,给他的决策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视角。
安雅在学生时代,就一直听老师慕容静说,要不断拓宽视野。
一个人的精力再充沛,他所接触的东西毕竟还是有限的,拓宽不仅仅是多读了什么,多体验了什么,这样距离真正的理解还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纸上谈兵的事情,实践起来,还是很难的。所以安信才有了这个跨界联动的想法。这是需要充分团队的力量的事情,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
这个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规则,它不像什么公式定理,可以定时定量,可以量化研究,很多时候,那些规则与规律都是隐藏的,术业有专攻是自古就有人意识到的,虽然现在是21世纪初,可是这些只智慧依然可行。
A对于妻子递交上来的报告还是有些吃惊,他把这些文件分享给了兄弟们,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慕容静在许彤身边陪着,顺便看了报告,“我的媳妇们,怎么都这么可心!”
“妈,安信这个想法真的不错!”
许彤由衷地佩服安信,她对于这些脚踏实地的职业,由衷地钦佩。
在报告里面,她体会到了那些人的艰辛。都知道决策者的压力很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但是在棋局里面的人,都不是容易的。
科研的深渊,不一定就是付出就有回报,这么多年来,科研可是举步维艰,一个是商业利益驱动,原本很多也应该继续进行的研究就显得后继无力。再一个也是社会发展,很多科研人员的生活没有得到有效保证,那些研究不是短暂的,很多都是需要终生投入的,父亲当初建立许氏学校的目的,也是为了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帮助那些科研志士,进可以专注研究。
所以许彤对于安信的报告,也是感触颇深。
历史证明,很多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发现成果,往往很短时间内是无法投入商用,带来经济效益,但是那些成功的商业变革的背后,都是科技研究进行着强有力的支撑。
短期内看,科研项目为郑氏集团的厚积薄发提供动力,往长远来看,这些对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都会有积极的推进意义。
当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是有益无害的,在这里,根本就没有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力量,这需要整个科研领域的自觉与自律。
窗外的风吹来,让这个夏季多了一丝清凉,许彤已经进入了随时生产的状态。
郑楚生因为前一阵派站詹助理外出进行了很多交代,最近詹助理那里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他不得不离开待产妻子的身边。
是母亲慕容静以及父亲郑雷,加上妻子的理解与支持,才让他在生活与事业上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