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这一类在早几十年前的华国统一被称作洋菜。洋菜传到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大概是从溥仪的老师庄先生开始,庄先生是牛津毕业的学生,他留学回国后便将西餐传入了当时的华国。 溥仪爱吃洋菜,从此洋菜在华国老百姓那里得到了发扬,再然后华国建立初期,和苏联交好,俄餐传入了华国。华果仁接受不了老毛子那套粗糙味道的饮食习惯,或许是太原汁原味了。 且加上当时条件不足,没办法弄到红头菜之类的土生土长的俄式蔬菜。逾今为止,华国的洋菜已经进入了百余年时间。但真正的洋菜在华国流行起来,还是在四十年前,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庭里面。传来的洋菜到底是和华国的文化结合起来,涵化成了华国人独有的口感,不再是当初的原汁原味。 比如意大利面,最近b市这几年很流行北京烤鸭意大利面,宫保鸡丁意大利面,其实换句话说,意面这玩意儿除了面条筋道以外,已然变成了盖浇面。 连混合酱汁均匀口味的拌面都不是。 这倒也不能说什么不伦不类,而是说意大利面想要在华国有市场有钱赚,就必须适应真正的华果仁口味。 所以,周琛他犯难了。他了解的并非正宗意大利菜,在评委席上还坐着两位意大利来的主厨评委,周琛真的很怕搞砸这次的比赛。 他并非无所不能的。 孟宝在滚油,将切成断末的辣椒放入冷锅中,用筷子不停地搅拌,高温油会使辣椒变得焦黑并且油的温度蒸发出那些干辣椒里辣的元素分子,让他们散在空气中,辣味会消失。 张东南腌制到了鸡块,裹挟着湿润的淀粉,沸水一开,他们就准备下锅煮面条。 周琛负责控制面条的软硬度,除了意大利面,他们还会负责另外一些意大利风味的菜。周琛刚才陷入纠结,到底是做原汁原味的意料,还是说做和自己国家文化结合后的意料。 最终他仍旧选择坚持和文化结合后的口感,毕竟这种相当于他来说,会熟悉很多。如果这次比赛是考察谁做的意料最原汁原味,那么无疑是对面的意大利主厨夺得比赛的桂冠。 关键在于评委是否喜欢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料理。 好的主厨是会根据不同顾客的到来调整自己做菜的风味,询问顾客喜欢的口味,进行料理的调制,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主厨在餐后,会出来跟顾客聊天,他们也想知道顾客对他们调制口味的反应。 当然也有杰出的主厨做出一道接近完美的菜,能够满足了大部分顾客的需求。比如街上买卖的小吃,他就是一种大众的口味,所有吃过的人都会觉得满足,但不会觉得惊艳。因为他们已经在别的地方吃到了相同的口味,他们只是需要一丁点的好吃和十足的饱腹。 这类美食的需求更侧重饱腹,但坐在台上的人绝对不是为了饱腹。 周琛思量再三,还是决心根据台上的人口味进行变换意料的口味,让他们感受到惊艳。 而他对面是准备打造原汁原味弘扬自己国家文化的意大利主厨。 某些时候,比赛做菜也是需要动脑子。 周琛也是想赌一把。 张东南比较擅长华国意大利面,周琛这次就屈居二位让张东南来把控整桌的口味。嫩嫩的鸡肉被丢下油锅里宽油煎炸,混合着辣椒段,搅拌。圆滚滚的粗面条下锅,没几分钟就被捞了起来,在华果仁看起来,这还有些生。 可意大利面吃的就是个生,他们喜欢劲道硬朗一点的面食,如果下锅时间太长,面条的韧劲消失,就会失去面粉揉弄之后的弹性。且烫熟的面条还要在冷水里浸泡三秒,再下锅一次,这样的目的高温遇冷后会使面条更加韧劲。 就比如油炸土豆,要使炸好的土豆外酥里软,先是要用冷油慢火塑造形状,然后炸至金黄后,将土豆从油锅里捞出来放在空气中冷十五分钟。往往自己煎炸后的土豆放一会儿,外面的皮就不再酥脆,吃下去软趴趴的。 这是因为油炸的土豆皮在空气中氧化,要想使酥皮保持脆度,就必须冷放一阵子之后,固定好形状,再下锅进行煎炸。这样出来炸土豆,外面的皮才能保持脆度,而里面仍旧软烂糜酥,咬下去嘎嘣脆,吃下去却软乎乎的。 意大利面浸泡冷水也是这个道理。 再次下锅不到五秒,周琛再次将面条捞起,滚滚面条在勺中弹动,放入金黄焖煮鸡块的汤锅中,雪白的面条混入黄灿灿的汤汁,汤汁冒着泡将鸡块煮沸,散发出浓烈的香气。 第一个上台的意大利主厨,这算是他的主场,他也是全场最快做好美食的人。评委们卷着意面下口之后,表情并不惊艳,只是点了点头,就给意大利主厨打上了分数。 没有赞美的夸奖,没有惊喜的竖起大拇指,只有平平淡淡几个不错的字,简直令主厨大失所望,他羞恼地锤了下厨台。 他们根本不懂意大利菜式的风味。 主持人知晓后耸了耸肩,要知道坐在台上的都是来自各地的美食家,就算是那两位意大利的评委也照样赞美平平。某些时候,出了错不要怪罪别人,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有可能主厨太自视甚高,脱离了原有的水准。 接下来是法国主厨和方文耀,他们二人做出来的美食一致获得评委的赞赏,罗伯特一直都很欣赏方文耀和周琛,他朝着方文耀竖起了大拇指。希望能够见到两位华国主厨的巅峰对决。 苏锦瑟闻到这盘面食时,就知道是自己最爱的香料口味,她喜欢在意大利面里加上少许土豆泥,烘烤那股土豆的香气裹挟着她的味蕾,苏锦瑟毫不顾忌形象地卷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