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重生之大明鹰犬> 第三十章 故事会(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 故事会(下)(1 / 2)

第三十章故事会(下) 不得不说,王戈的口才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他前世受各种文学、影视作品熏陶,叙事的手段、技法,要比这个时代的人更“娱乐化”得多,也更“通俗”易懂得多。几个女孩都听得津津有味,便是那“秦公子”都一样听得入迷,只不过不时还是要吐槽几句——觉得王戈查案时的过度谨慎小心,显得有些畏缩胆小,觉得王戈有些案子处理得不够皆大欢喜,行事有些粗蛮简单,觉得王戈抓人时不够光明磊落,各种小人手段阴狠招数层出不穷,总之每个案子都能找到话头来呛他。 王戈却是无所谓,皆以“秦公子所言有理”、“秦公子所言极是”、“秦公子若当了捕头一定是百姓之幸”、“秦公子要不要考虑辞了镖师之职来捕房做事”应之,看得其他几女都是忍不住掩嘴好笑。 王戈讲得兴起,忍不住把一些后世看过的悬疑、推理案子添油加醋现场改编地讲一番,连名侦探柯南、古畑任三郎、福尔摩斯之类的作品都择了几个案子,改了背景和一些手法,讲给她们听。当然漏洞一大堆,还不时会跳出几个没人听过的名词,但都被他给囫囵过去了,连“秦公子”都沉浸在故事中,没有抓着漏洞不放。 不知不觉几个时辰过去,已入深夜,小白珑都忍不住开始打哈欠了,却依然没有人提出要回房休息。 “你说的自己这么厉害,好像什么案子都能破一样。”“秦公子”又是忍不住例行吐槽道,“那你来说说,若你是当初沈盈姐家被窃时前往调查的捕头,你当如何抓住那窃贼,追回被偷的东西?” 王戈笑道:“秦公子误会了,我可从来没说过什么案子都能破,我讲给你们的,都是已经被我破了的案子,或者从他处听来的案例、典故。”微顿了下,又摸了摸下巴沉吟道:“若是说沈小姐说的那个案子,因为已事隔久远,我也未在现场,没有调查,不敢妄言能否破案、追回赃物,但可以大体说说若是我来查此案,会如何做。” 沈盈本就听王戈讲各种破案手法、查案经历,听得大开眼界、心驰神往,还担心“秦公子”老这么呛王戈,恼了他,等下不给他们讲故事了。没想到王戈却真打算分析当初她们家别苑遭窃的案子,这下有了代入感,沈盈变得更来劲了,滔滔不绝地讲起当时的情况。 王戈问了沈盈一些问题后,沉吟了会,便开始说道:“首先我会从发生盗窃的现场着手,现场可以找到很多贼人留下的‘讯息’,比如说……脚印。” “秦公子”忍不住说道:“脚印?难道你要跟着脚印抓到那贼人,这就是你破案的手法么?” 谢筱柔拉了她一下,笑道:“有点耐心啊,你听刚刚王公子说的那些精妙办案手法就知道,岂会如此简单!” 王戈对谢筱柔笑着点头致意,然后继续说道:“‘秦公子’说的循迹追踪,是脚印最简单的直接讯息,不过这脚印传递的讯息却还有很多,可是一门需下功夫的学问,我亦只得了些许皮毛而已。从脚印,不仅可以判断脚印主人的行动轨迹,更可以判断出他的性别、年龄、身材,甚至身份。” “这又是如何做到?”沈盈的好奇心立刻被勾起了。 王戈微抬自己的脚,放到旁边的小白珑脚边,两相对比着,说道:“一般而言,身材越高、骨架越大者,脚越长越宽,结合其步幅,便可判断身材。高大者常为男性,娇小者多为女子。若脚印够深、够清晰,又可根据步幅、步宽,其脚印轻重部位,判断其身法特点,用力方式。然后又可分辨这脚印是泥土亦或是沙土印,泥土和泥土并不完全一样,沙土和沙土亦有区别之处,若能把握住其中差异,鉴别其中杂质,便可追踪得脚印主人从何处而来,又曾经过何处。” “那年龄和身份又该如何判定?”那位公孙剑舞的传人周含笑也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我知道怎么判断身份了!”沈盈眼睛一亮,忽然说道,“从鞋底形制,比如官靴、皮靴、草鞋、布鞋,鞋底都不一样!若是某些特殊工艺的鞋子,更是可以直接找到制作者,从而找到穿鞋人!” 王戈给沈千金比了个大拇指,赞道:“沈小姐才思敏捷,不愧是‘女学士’。” 沈盈有些腼腆地笑了笑。 “至于这年龄嘛,也是根据脚印的受力均匀与否来进行推断,年轻力强者与年长力衰者之间,亦有区别……同时还可以判断贼人潜入的方式,看他对府宅中地形是否熟悉,对财物藏地是否清楚,以此推断他是否事先踩点窥视,又或是内贼勾结……”王戈又继续讲了几种判断和观察脚印的方法。 事实上,这些方法,很多都是他从前世的各种小说、影视中看来的,根本没真正用过。真的查案子,以这个年代对现场的保护意识之差,哪有那么多清晰可用的脚印?何况以他在青州城的消息灵通程度、可用的线人数量,这种技术流的查案方式,反而是效率最低的。但要吹起牛来,当然还是技术流更带劲,更“神奇”了。 王戈又讲了一下其他的调查方式,然后对沈盈说道:“以沈小姐的描述来看,当年的案子,有极大可能是内贼勾结外贼行窃。” 沈盈点头说道:“当时查案的总捕也有这么说过,不过当时我沈家有些繁杂家事,爷爷不想再因此事调查内贼,搞得人心惶惶,便先暂时压下,没让那位总捕大人大肆查探,不过应该还是有派了人私下调查,也不知是否有结果。” “此事已过去一年有余,再要追查,极为困难,但也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