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十一月份了,部队准备年终考核了,各个连队开始准备了,因为这算年终的成绩,建制连五公里当然是要准备的科目,因为这个是个硬科目,最后一名的成绩算连队的成绩。
潘凯东和李顺刚从连队下来,体能比较好,理所当然就要担负保障炊事班的重任了。炊事班的战士有背行军锅的,有背干柴的,有背汽化炉的。
潘凯东背了一口行军锅,虽然不算重,但是锅的个头比较大,跑起来晃动的厉害,训练的时候潘凯东背着跑了一会儿,还可以,就是需要一只手一直拽着背带跑,不然晃的难受。
潘凯东腿也养好了,跑步也不疼了,李顺体能进步也特别明显,基本与潘凯东差不多了,他们两个在跑道上训练,找回了在班排时的感觉。
后来营区组织了模拟考核,场面很壮观。各连队都是扛着连旗跑步,迈着整齐的步伐,带着连队有的各种武器潘凯东所在的“双大功连”表现还不错,名列前茅。
考核完,离退伍的日子就不远了。副班长谭宇扛着摄像机在连队四处录像,因为再过不了一个月他就要脱下军装,离开自己朝夕相处两年的战友兄弟了。
他从起床,集合,列队出操,整理内务,开饭,一日的生活都给录下来了。
“你们该干啥干啥啊,我来拍咱们生活场景的,自然一点就好,稍微看看镜头啊,不然只看见屁股和背影那就不好了不是!”谭宇走进了班排宿舍。
他一个班一个班地拍照,刚起床的时候,都忙着穿外套,有些睡眼惺忪的,没意识到有摄像机的存在,而有的则很开心的对着镜头招手,潘凯东也对着摄像机乐了。
上午的时候,谭宇来到了炊事班拍摄,潘凯东正在埋头切肉,还把炊事员炒菜的镜头都拍了下来,大家都很开心。
陈路也用他标志性的傻笑对着摄像机乐着挥手,李顺也在切菜,面对镜头还有些不好意思。
吃饭的时候也录像了,饭前一支歌大家唱得特别卖力,唱的是经典短歌《一支钢枪》,就餐的时候,谭宇也拍了,桌上的喷香的菜,大家安静吃饭的镜头。
老兵们想把这一切珍贵的记忆都记录下来,这些承载着自己军旅生涯的美好青春时光,因为不久的将来他们就要脱下心爱的军装了。
突然觉得有些伤感,虽然之前在数着日子盼着回家,可真的要走了,反而有些舍不得了。因为他们深深热爱着部队,深深爱着自己的连队。
他们积极地工作着,用他们的话说,在部队的日子已经倒计时了,五公里跑一个就少一个了,岗站一次也就少一次了。
潘凯东也很是感动,连队的氛围很和谐,大家相处也很愉快,他感触到深深的战友情,尤其是到了年底将要分别时感触才最深。
“谭班长,等你退伍回家干点什么啊?”陈路好奇地问到。
“回去再说吧,能吃苦干啥都行,在部队下水道掏过,厕所掏过,怕个啥,是不是?”谭宇很平静的说着。
真是这样,在部队战士们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用他们的话说那就是“除了生孩子不会什么都会”,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说明学会了不少东西。
潘凯东感觉副班长谭宇干活就像老黄牛,在连队有什么脏活、累活,只要是交给他准能完成,这点很让人佩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想要留队的人开始准备考核了,需要全力以赴,因为选拔要优中选优。很快,一个月以后,新兵就要来了,潘凯东也就快要变成老兵了,也就是上等兵了。
天也越来越冷了,炊事班也准备了一些冬储菜,主要是土豆和白菜,还搞了一些腌制菜,主要是胡萝卜、白菜、豆角、辣椒。
潘凯东也学会了做几道菜,比如红烧茄子、回锅肉、蚂蚁上树、扣肉,只是操作还不是很熟练,火候掌握不够好。
他第一次站在了三尺灶台跟前,拿起像小铁锹一样的铲子,翻炒着菜,感觉这真是部队特色,这个大集体、大家庭需要大锅、大铲子、大盆的菜。
看见炊事员们的辛勤劳动,最后变成可口的饭菜上了餐桌,战友们开心地吃着,潘凯也感觉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炒菜容易凉,所以部队经常吃大锅菜了,一个桌子一盆,冒着热气,香味扑鼻,吃起来很带劲,经常吃的满头大汗,全身暖和。
部队的大锅菜类似于东北乱炖,就是把多种食材放在一起炖,一大锅就搞定,不用像炒菜那样,炒一个菜刷一次锅,比较省事。
肉的话,必须放些花肉才比较香,有时候有牛肉、有时候是鸡块、有时候是排骨、加上土豆、白萝卜、胡萝卜、腐竹、海带、宽粉条等,再放上火锅底料,有辣的,有不辣的两种。
因为四川、湖南、贵州的爱吃辣,而广东的爱吃甜的,不吃辣,所以要满足不同口味要求,很适合冬天吃,特别下饭,还比较保温。
潘凯东很喜欢小曾的那首歌《战友还记得吗?》里面唱到“还记得炊事班的饭菜香吗?”特别让人记忆深刻,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