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韦玉清的喊话,李旦没有回答。
下面的情况和想象中大不一样。
外表看起来很破败的一个老坟,走下长长的墓道后,前方墓室却是门窗齐全,而且里面非常干净,完全闻不到尸臭和墓地常有的腐朽的气味。
一般的墓多数都是坑道式的,有些墓室有假墙,但多是为了防盗。
眼前的墓室确实实实在在地建成了房屋的样式,上面的飞檐、瓦片都保存完整。
以前,李旦也听说过,有人把墓室建成自己生前居住的房屋的样式,但亲眼看到,感受还是非常意外。
在手电光下,看一看的很清楚,墓室的外墙是青砖砌就,砖的样式很古朴,尺寸很大,完全不是现代的样式。
正中间是一扇黑漆大门,门上有长了铜锈的兽吞口门环。大门,两侧各有一扇砖雕的花窗,大小也和正常的房屋相仿。
如果不是在地下,这座屋子看起来的和一般的古建没有什么两样。
门上的黑漆依然闪亮,完全没有斑驳脱落的情况,应该是多次涂抹的结果。
但是,从门下的尘土上留下的划痕,可以看出门是被打开过的。
李旦把手放在大门上轻轻用力,门体非常厚重,但是稍稍用力之后,两个门扇直接打开。
他没有马上进去,停了几秒钟,确认里面没有特殊气体,才把门完全推开。
借着雪亮的手电光可以看到,整个墓室并没有分割出主墓室和陪葬室。五十十多平米的空间完全敞开,除了正中间摆放了一口巨大的黑漆棺椁,周围的地面非常整洁。
每走出一步,李旦都会先用脚尖试探一下地砖。直到走近棺椁,没有遇到什么异常。
棺椁长三米多,宽近一米,比一般的棺材要大得多,这说明很可能是套棺,即外面为椁,里面为棺。
外面这层虽然也上了黑漆,但是上面的椁板,却错开了一条缝隙,应该是被打开过,不仔细看是发现不了的。
很明显,有人将棺椁打开后,又整体恢复了原样,只是从椁板的痕迹上,能看出来,这里曾经被撬开过。
李旦走近棺椁,用手指敲了敲,声音很厚重,这说明里面的棺材木料,涂过多次生漆。
南方自古潮湿,古代尤甚,因此富人下葬,棺椁多用生漆反复涂刷,中间有一层层的麻布和草木灰,这样才能保证尸体不被水淹。
如此,一口好的棺材,至少会涂抹六层生漆,这样才能保证密封性,减少水浸。
具体来说,好的棺木,都是一层生漆、一层麻布、一层草木灰,如此反复,最终棺木的硬度,钢铁难破,而且对空气和水的隔绝性也极好。
所以,古代,尤其是秦汉以前,有社会地位的人都会用这种类似于漆器制作的工序来对棺木进行加密。
从椁板撬开部分的茬口看,这个椁竟然涂了一寸多厚的生漆。古时候生漆都是割自漆树,产量有限,价格高昂。
从这点来看墓主人生前应该是个有钱有地位的主儿。
李旦顺时针围绕着棺椁转了一圈,每走一步都会用匕首轻轻敲击一下棺椁,直到确认没有机关后,抬手把椁板推开。
内棺暴露出来后,黑亮的棺盖上,有红色描金的图案纹饰,仔细看是四只凤鸟,分别从四角向中心飞来。
虽然凤鸟纹饰的笔法十分简练,更多的是意向表达,但是看起来却像是活的一样,如果眼睛一直盯着看,会隐隐感觉到四只凤鸟正在绕着一个椭圆飞行。
印象中,这种图案之前在秦汉时期的南方墓葬之中多有发现。
他在美国的一家大学博物馆参观时,就看到过一组出土的汉代漆器,那上面的凤鸟与眼前的图案,在形态和用色上几乎一致。
博物馆的研究者介绍说,古时候江汉以南主要是楚国的疆域,楚人崇拜凤鸟,相信凤鸟可以在烈火中涅槃重生。
另外,这一带在战国、秦汉时期与蜀地也多有交流,蜀地的古人虽然崇拜太阳,但同样视凤鸟为太阳之鸟。
因此,从这些凤鸟和棺椁的样式及制作工艺来看,李旦感觉这座墓的年代应该在汉代之前。
不过,毕竟不是做考古,他需要抓紧时间,找到吴岑留下的东西。
用手试了试,棺盖同样是松动的。李旦甚至想,这座墓应该是被盗过,也许尸体已经不在里,吴岑为了掩人耳目才用它来藏匿东西。
在和韦玉清的交流中,他才知道,这片坟地在村民的眼中是一块重生之地。
因此,本地的村民对这里极其敬畏,一般不会允许外人窥探和破坏。
李旦看了一眼时间,必须抓紧了,否则拖久了,薇薇安可能会生疑。
手头没有工具,打开沉重的棺椁并不轻松。李旦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棺盖子掀起来。
手电光照进棺内的时候,李旦禁不住向后退了一步。
里面的尸体竟然是完好的!
这是一具男尸,周身呈褐色,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