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沪市这个曾经的远东金融中心重新崛起之后,香港的衰落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情,若不是国际自由港和先天的地理优势撑着,这个衰落的过程可能在短短十几二十年之内就会完成。只不过大多数香港人还看不到这一点,还在很无知的为很虚无缥缈的所谓投票权愤愤不平。
有点扯远了,说回到海外华人的话题上来,在1949年华夏建国以前,海峡华人在东南亚地华人中基本上没什么影响,绝大多数华人都追随陈嘉庚,1938年成立的南侨总会,会址设在新加坡,陈嘉庚被选为主席。大会历数近代以来日寇侵华的种种罪行,揭露日寇不仅企图吞并华夏,还妄想征服世界的狼子野心。并提出现在的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号召南洋八百万华侨精诚团结,誓为祖国政府后盾,出钱出力,多寄汇款支援抗战,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据当时的南京政府财政部统计,海外华人在八年抗战中捐款共达十三亿多元,平均每年一亿六千多万元,其中南洋华人的捐献比重最大。
以财力支援抗战地另一项是侨汇,也就是华侨寄回祖国赡养亲属地汇款,数额比捐款更大。仅从1937年到1943年通过银行途径地侨汇,就达到了五十五亿元之多,平均每年约八亿元!1942年后,南洋各地相继沦陷,侨汇和捐款才被迫中断。
另外,海外华人在物力方面对祖国抗战贡献也甚为可观,截至1940年的不完全统计,共捐献飞机二百一十七架、坦克二十七辆、救护车一千辆,另外还有大量的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抗战后期,海路被封锁,支持祖国抗战的大批海外战略物资只能靠滇缅公路运输,当时,国内机工及汽车奇缺,运输十分困难,陈嘉庚受国内西南运输公司委托,通过南侨总会从新马等地招募经验丰富、技术精良、胆量亦大地机工三千两百余人,并捐赠汽车三百多辆。
这些华侨机工满怀爱国热情地离别南洋亲友,回到祖国大西南,在异常崎岖艰险地千里运输线上,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运送各种国内急需的战略物资,平均每天三百吨以上,日积月累之下总运量相当可观。还有很多南洋华人直接回国参加了抗日战争,他们中最有名的是共和国上将叶飞,他原来是菲律宾华侨。
抗日战争后到1949年,南洋的传统华人们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时期,因为他们大多数不了解国共斗争,对他们来说,只要认华夏就行了,党派之争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事情,因为他们懂得最多的,除了中华民族大义,就是经商,他们普遍对政治一窍不通。
新华夏成立之初,南洋的传统华人们还很惶惑,但随之而来的朝鲜战争让他们非常振奋。短短的五年,华夏就从一个被小日本随便欺负的弱国,变成了能打败头号强国美国的东方大国,新华夏的号召力在东南亚华人中也越来越大。
不过,自从万隆会议上,华夏政府为了缓解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而取消了双重国籍政策,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地的华人也开始积极融入本国社会,特别是泰国和菲律宾,传统意义上的华人已经很少,从姓名和语言上,已经很难分辨出谁是华人了。而这,也给了当时为数还很少的海峡华人很好的借口,借机发展壮大了起来。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拉牛牛-www.la66.com文字首发,您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