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刀匠传奇> 大马士革和花纹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马士革和花纹钢(1 / 2)

更新时间:2010-12-19

在古代,许多高品质的刀剑都是选用花纹钢制作的。所谓花纹钢,是指表面呈现各种如岩石层理一样深入内部的花纹的钢铁,这种钢材是制作刀剑的绝佳之选。

现在一般都把花纹钢称为大马士革钢,而实际上,花纹钢由于花纹的成因不同而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花纹钢,另外一种是人工花纹钢。

天然花纹钢最早产于古代的波斯、印度。天然花纹钢的原料来自古印度一种称为"乌兹"(wootz)的钢材,这种乌兹钢是从磁铁矿石中直接冶炼出来的海绵铁,也就是用较原始办法炼出的熟铁块。冶炼花纹钢时,把乌兹配合一定分量的干木料、植物茎叶等作为渗碳剂,放在坩埚中,加以密封后,用高温冶炼,就可以得到块状的花纹钢。再采用低温锻打的方法,就可以制成花纹钢刀刃,刀刃表面呈现黑白相间,细如发丝的卷曲花纹。这种花纹是钢铁冶炼时自然形成的,是钢铁内部组织产生结晶的结果,其花纹形状是人工无法控制的,所以称为天然花纹钢。

天然花纹钢的原料乌兹钢产于印度,但是用乌兹炼成的花纹钢却大部分被贩卖到印度周围的国家去制成刀剑。在古代,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是欧、亚交通的重要港口,贸易十分活跃,大量的天然花纹钢刀剑从这里输出,因而天然花纹钢就被称为大马士革钢。这种钢输入俄国被称为"布拉特钢";大约在北魏时期,天然花纹钢由波斯传入中国,当时被称为"镔铁",我国古代西北、东北少数民族大约也是在那个时期学会了炼制镔铁。

镔铁在当时是极为珍贵的物品,辽、金两代,所出产的镔铁非常有名,。在宋代,辽国为贺宋朝正旦,曾用镔铁作为一种礼品。到了元代,元朝工部下设有镔铁局,专门负责炼制镔铁。

人工花纹钢,是指用人工锤锻的方法将钢铁反复折叠锻打,使钢表面呈现出花纹,是专用于制作刀剑的优质钢材。人工花纹钢表面所呈现的花纹是折叠锻打的层理的外露,所以又称为折叠钢。人工花纹钢,应该源于青铜时代的青铜武器制造。因为铸造出来的青铜武器,硬度较低,但是经过锻打后,其硬度可以提高数倍,达到钢刀的硬度,所以当古人发明了冶铁术后,该会采用同样的锻打技术来制造刀剑。但在伊始,古人之所以采用折叠锻打方法制造刀剑,其目的并不在于取得漂亮的花纹,而是为了将钢铁中的杂质锻出,以提高刀剑的品质,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人逐渐掌握了采用不同的锻制方法,就可以获得不同花纹的技术,从而使花纹钢制刃术又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这就是后来所称的"百炼钢"的技术。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花纹钢宝剑的记录,大概指的是折叠花纹钢。如《越绝书》所记干将、欧冶子所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金瓜)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金瓜)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所谓(金瓜)即指剑身之花纹,而高山、深渊、流水即指花纹之形状。

除了中国,日本、马来群岛的古兵也大都是折叠花纹钢锻制的。日本的武士刀由于是采用同种钢料的折叠锻打技术,所以其刃面呈现钢料折叠花纹的刀较少,在刃面显现的是另外一种刀剑花纹-火纹。其作法是:将一种经过配制的淬火土用水调稠后敷在刀刃两面,仅刀刃外露,待干燥后再入炉加热淬火,成功后,在刃身上就产生了一条从刀尖至刀根的淬火温度线,或曲或直或波浪状,则因其制刀流派不同而各有特色,这便是火纹。

马来人的花纹钢刀剑称为"克力士",克力士除了直刀外还有波形克力士,好像中国古代的蛇形剑。因马来群岛铁矿贫乏,早期的克力士,大都使用陨铁制做,后来即使有中国、波斯等地的钢铁输入,马来铸剑师在锻剑时仍要加入一部分陨铁,来保证刀剑的品质。克力士的锻打折叠可达到数百层之多,然克力士花纹刃的特色在于花纹毕露,甚至可以用手触摸出花纹凹凸起伏。克力士在锻制过程中产生许多极为细微的空隙,马来人由此发明了另外一种技术,即将克力士刃身浸擦香液或毒液,制成香刃或毒刃,香刃出鞘即香,毒刃则伤人必死,其功效均可保持上百年而品质不变。

关于花纹钢的产生,也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即已掌握了天然花纹钢和折叠花纹钢的技术,但是由于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收禁六国之兵,使六国(尤其是掌握先进锻剑技术的吴、越、楚三国)铸剑师或死或逃。逃忘者分别来到了日本、马来群岛和波斯、印度,并将源自中国的锻剑术发扬广大,自成一派,而在中国其技术则逐渐失传。这种说法也并非在没有根据,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花纹钢锻制技术确实极为兴盛,而此时他国尚无此技术,及至秦汉以后,西亚伊斯兰民族、东南亚的马来民族和东亚日本民族的花纹钢技术才先后称雄。日本刀剑名家和历史学家均承认日本最初刀剑制造技术来自中国、朝鲜,而朝鲜锻剑术是源自中国。在伊朗、印度、阿富汗、土耳其等东方伊斯兰民族的语言中,将常用的短剑或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