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氏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有凤翎的陪伴,齐氏的生活有了新的寄托,并且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压在心底的那种不甘,也随着凤翎的到来而隐隐约约的燃起星点希望。
齐氏跟着开朗许多,更用心的将自己所知所学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
而学习的同时,凤翎将羊踟蹰的根研磨成粉,亦不忘每日往罗氏和秦知文的茶水吃食里投上一些,让他俩的腹泻拉了又好,好了又拉,直到秦天柱回来,其他书友正在看:。
听着罗氏时不时的哀嚎叫骂,凤翎觉得格外安心,学习的时候也分外起劲,嘴角常常不自觉的上翘,露出些许笑意。
而每当这个时候,齐氏也总面带深意的笑望着她。这让凤翎觉得齐氏似乎知道她的小把戏似的,颇有些偷食的耗子被猫逮着的感觉。
第三天近中午的时候,秦铁柱和秦天海终于回来。二人大概是这些天累着了,随便吃了些东西,便各自回屋休息。
秦铁柱带了条鲜鱼回来交给甘氏,说让晚上弄来吃。
甘氏跟着高兴,要知道,这个时令,鲜鱼可是难得一见的奢侈物。
甘氏舍不得一次吃完,想切下鱼头煮汤,鱼身子做成腊鱼,留着慢慢吃。
秦铁柱摇摇手,笑道,“都煮了吧,一家人吃个开心。”
甘氏便买了些豆腐回来,满当当的煮成一锅。近晚饭的时候,鱼汤的香味弥漫了整个秦家小院,连坐在灶边看书的秦守文都时不时的抬起头来,望一眼灶台上袅袅升起的白烟,狠狠的嗅上一嗅,才又低下头去。
通常过了一会儿,在灶边玩耍的凤翎就能听见很大声的“咕噜”声,来自秦守文的肚子。
秦守文的脸像是被炉火映着了似的满脸通红,悄悄的往旁边瞧上一眼,见大家都各忙各活,没人注意,他这才舒口气,边拨拨火,再埋头看书。
凤翎的唇边凝着不易察觉的笑容,幸福中带着苦涩。想要身边的人幸福,她要很努力才行。
晚上来吃饭的人都特别积极。
饭菜上桌,秦家人整整齐齐的坐了一桌子,那锅乳白色冒着热气的鱼汤,那久违的香味,让桌前的大人小孩都不觉食指大动。
秦铁柱面带微笑的环视一眼桌前的众人,露出满意的表情。离家几天,体会到二叔孤单寂寞的生活,他愈发认识到自己这种子孙绕膝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美满。
看着秦铁柱轻松的表情,桌前的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孩子们。
秦知文早己蠢蠢欲动,若不是罗氏在桌子底下拉他,他早就对那锅汤大下其手了。
秦铁柱接过甘氏递上的鱼汤,往孩子们身上又扫了一眼,和颜悦色的道,“大家都吃吧,吃吧。”
这种事情上,秦知文是从不落人后。
谁知他的筷子才沾到鱼汤,却被另一双筷子从锅子中间将他的手隔了开来。
凤翎笑眯眯的,“四儿,这两天不正跑肚么,可不能沾晕腥呢,没泻怕么?”
“是啊,差点忘了,”甘氏说着起身,去灶上端出两碗热好的粥来,放在罗氏与秦知文面前,“粥,亏得凤丫记得。”
“娘,”秦知文推开粥碗,哭丧着脸去拉罗氏的手,“我早好了……”
罗氏为难的看看鱼汤,又看着秦知文,正想说什么,秦铁柱先说话了。
“恩,他们吃粥,咱们趁热吧。”
秦铁柱的语气里没有半点儿同情,反倒夹起一块鱼肉放进秦守文的碗里,一边笑道,“爷这几日不在,三儿可有认真去学堂?”
“谢谢爷,”秦守文谢过,答道,“日日都有去学堂跟冯先生读书,。”
秦铁柱的满意之色溢于言表,点头,“都读了什么?”
秦守文放下筷子,恭敬的回道,“这几日在学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我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秦守文侃侃而来,石化了一桌子的人。
甘氏笑得满足而幸福。
“真好,真好,”秦铁柱笑得双眼眯成了缝儿,端起面前的汤碗,顺手夹上几大筷子鱼肉放进去,递给甘氏,“给,你替我端去,这碗赏我家乖孙儿了。”
甘氏忙推,“爹,使不得,您自己吃。”
秦铁柱轻轻的扬碗,“快端去,什么使不得,我活了一大把了,还欠这口鱼汤么?别糟蹋我的心意。”
等甘氏接了,他又环视一眼在座的孩子,笑道,“还有谁想吃鱼的?”
“爷,爷,我也会,我也会,”秦巧玉忙不迭接话,是早几天秦守文教的几句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秦巧玉念完,扑闪着大眼睛望着秦铁柱,带着渴望。
秦铁柱“哈哈”一笑,果然夹起一大筷鱼肉放进秦巧玉碗里。
人之初,性本善几句秦知文还是会的,喜孜孜的正想开声,却不料自己被秦铁柱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