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出口货物最多的几样报上来,到时候就一目了然了。”
没过几天,鱼监的报告递了上来,果然,这几个月生丝和布匹的出口量大增,生丝大多被运去了日本,布匹则被运到了南洋,崇祯猜测,这些“黑心厂主”多半是学着国营织造厂,凭着低价在当地倾销。不过崇祯巴不得他们这么做,既不会和国营工厂冲突,又能开拓国外市场,一举两得啊。
不过,他忽然想到一件事,税收。这些工厂现在都是没有纳税的,因为之前的大明律里边根本就没有针对他们的税款,这怎么能行呢?于是,崇祯决定,将产业司升格成为商务部,管理全国的工商业,包括工厂和商店的注册登记,这些东西会送到户部备份,到时候,户不会凭着这些去上门收税,大臣们对着自然没什么意见,有钱捞,傻子才会反对。
对于办厂,崇祯自然是要扶持的,所以,他大笔一挥,免除了所有工厂头三年的商税,虽然不是很多(明末商税只有1。5%),但对于商人们来说,也是福利呀。
另外,崇祯还大方地公布了玻璃的配方(科学院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试验成功的东西),张榜公布于各个州府的门榜上,崇祯希望借此,激发这些商人的求新求变之心,不要老是在激扬传统商品上小打小闹。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生产工具的问题,像纺织机这类的机器是比较简单的,普通的木匠都干的来,而像炉窑这类要求比较高,工期较长的,民间自己弄起来就比较麻烦了,于是,崇祯干脆就把水泥厂升了格,扩张为国营机械建设厂(简称机建厂),不仅向外供应水泥,还提供营建各种简易机械以及窑炉的建造。
消息一传开,顿时,订单雪花般飞来,机建厂的工作计划都排到了两年之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崇祯又下令机建厂优先在开封建立国营第二机建厂,在成都建立国营第三机建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全国形势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