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条消息来了,太子又发了一道教令,以后阿鸾的开支如果不够,直接从东宫他的私库里取,不要破坏制度。
自从长子去世之后,桓琚第一次笑得这么轻松:“他今天被灌顶了吗?去问问,近来都有什么人去了东宫,同他讲了什么。”桓嶷的功课他天天检查,没发现有变化,那就是接触的人、遇到的事有问题了。遇到的事也就是吵架,那就是人出了变故。
不多会儿,消息来了,说是梁婕妤姐妹俩去了东宫。太子披头散发往外跑,叫她俩拖回来塞屋里,过不多会儿,就收拾得有模有样出来了。还一起去了李淑妃那儿,回来太子就拎了冯迁谈心。
桓琚这就有数了,笑道:“三姨的道理还是通的。”
程为一道:“也要太子自己明白呀。”心里却想,这先拉家常讲人情再说正事掰道理,最后拐回来把事儿给结了,跟三姨刚才说您的套路真是一模一样,他别是三姨亲生的吧?
想完又觉得太不恭敬了,心里抽了自己一嘴巴,三姨还没太子年纪大呢。
桓琚道:“老天怜我,总算叫三郎开窍啦。”又觉得梁玉确实挺喜庆的,对程为一道:“去看看三姨回家了没有,没回家,你陪着回。回了,你亲自去一趟梁府,告诉梁满,不要拘束了三姨。小孩子,非要养成个泥塑木偶才好吗?有才干的孩子与没才干的,就不能一般养!她知道自己该怎么长。”
程为一答应了下来。桓琚又说:“告诉三姨,今天劝导太子是有功的,但是我不能赏。但是这份情,我是记住了的。”太子得是天纵英明,或者是亲爹教导有方,又或者是善于纳谏的,听姨妈的话变好的,这听起来不大对。
“是。”
“跟太子的是谁?你先把他叫来。”
“是。”
桓琚等人来的时候略闲,抬笔在屏风上写了个人名“宋奇”。唔,萧司空说让有能力的人去历练,这当然不能说错,但是宋奇是真的好用,练个差不多,还是得回来!毕竟桓琚用着他用得顺手。
~~~~~~~~~~~~~~~~~~~~
出了两仪殿,程为一先派人从东宫叫了人来。再稍一问,梁玉还没走,正在李淑妃那里说话呢。桓琚才走不久,李淑妃派去打探消息的人还没回来,东宫先派了人来了,第一道是桓嶷认怂的教令。闲情公子写得声情并茂——陆文跟前太子妃还是个比较亲的亲戚,可不得帮着写好话么?看得李淑妃婆媳都失声痛哭。
梁玉一听这个就知道,太子过了这一关了。
第二道教令接着来了,正式告诉李淑妃祖孙三人,以后有他罩着了。也是告诉看热闹的人,别闹了,都有点眼色。
梁玉心说,哎哟,还漏了一条,咋不给这冯迁些金帛呢?人陪你绕这一大圈儿的,容易么?到这会儿,从桓嶷两道教令里,她有点明白为什么宋奇说,冯迁这本上得对,是大臣该说的话了。
李淑妃抹抹泪,正色对梁婕妤道:“太子不好与朝臣过于亲密,但也不能全然不理,要拿捏尺度。该提醒提醒太子,这个人当赏。”要搁李淑妃自己当年,她就请皇帝去干这个事儿,可梁婕妤她就不怎么能见着皇帝。
梁婕妤听了,知道这样干好,但是不知道自己干合适不合适。看一看妹妹,梁玉大喜:“阿姐,娘娘这是在教你呢。”
梁婕妤赶紧说:“谢娘娘提点。”
两人客气一回,程为一就又来了,表达了桓琚的关怀。李淑妃正色道:“圣人这是为太子好,也是为三姨好,圣人说的这个话,不可以传出去。”
程为一恭敬地道:“娘娘放心,奴婢能在圣人身边伺候,靠的就是嘴严。”
桓琚到底没叫梁玉空着手回去,没有明着赏还能暗着给呢。借口说她出手忒大方了,小孩子留不住钱,不好,且婕妤的事是他家的事,不好叫小孩子赏人,赐了些金钱,叫她压箱底去。
梁玉心里明白,这是因为“劝太子有功”,才不是什么担心小孩子穷。并且,这“有功”还是偷偷摸摸的,不大见得了光。如果她想着这份“功劳”,见天往宫里跑,想给太子拿主意,又或者把皇帝叫梁满仓少管她的话当了真,事事跟亲爹意见不合,那她就死定了。这些都是她日后“发达了”的勋章,绝不是现在的谈资。
“三姨”一不高兴就花钱,还是一路洒钱出宫,金钱开道,何人不喜呢?不喜欢人,还喜欢钱呢!
程为一陪着她出去,自己也得了些金钱,心道,怪道圣人不叫梁满管她,梁满还真管不了她。但是又有忧虑,程为一在宫中多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呢?就担心三姨可别过了界,那就不大好了。
掂量了一下拿到的金钱,也提醒一句:“三姨,老奴上了年纪就爱絮叨,三姨勿怪。凡事呢,拿捏下分寸。”
这话说得跟她想的差不离,梁玉高兴了:“哎,谢您指点。”
欢欢喜喜的,多讨人喜欢呀,程为一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一些:“人老啦,话多。”
“那您多说两句话,我就爱听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