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说封国内的概况。 大虞国第六王子慕容昭和,是封国的王,世称和王,封国就称作南和国。和王的王宫设在豳州城,豳州在川州的东面。 封国内的官府机构分为四级,最高一级,是王宫里的军机殿和勤政殿,次一级,是州郡的官府,再下一级是府城的官府,最低层是镇衙门。 在基层的镇衙门里,一切都由镇差说了算;而上一级的府城,有实权的官有两个,府尹和府监;更上一层的州郡,有实权的官员有四个,分两个主官两个辅官,主官是刺史和都监,辅官是司政和司军。这种官史制度,最低层镇衙门一个人说了算,便于治理地方,最高层集权于一个国王,便于重大决策,中间部分,越往上权力就越分散,形成权力之间有效监督和制衡,不容易发生武力叛乱。 一个镇的主要官府机构就是镇衙门;一个府城的主要官府机构有两处,分别叫府衙和府卫军校场;一个州的主要官府机构也是两处,分别叫清衙和都卫军校场。校场主要是练兵的地方,也是掌管兵事的武官主事地方。豳州的王宫外,也有一个王卫军校场。而负责保护王宫安全的,叫近卫军,近卫军来自于王卫军,王卫军来自于封国下辖各州郡的都卫军,而都卫军则是来自于府卫军。 五年前,川州城上一任都监费泽,年老卸任,现任都监宇文佑,才来到川州都卫军校场。宇文佑在此之前,一直跟随和王,在沼岭州南部领一路大军,与南蛮人交战,屡立战功,深得和王信任。 宇文佑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多谋多智,既善于治军打仗,也适合于官场参政,是个难得的人才。川州城上一任都监费泽,虽然勇武过人,治军有方,做个疆场武官非常胜任,可在地方官场参政,就有所欠缺了。费泽任川州都监期间,川州的治权,一直以刺史韩冰为主,司政和司军都被韩冰拉拢,都监对刺史制衡作用,严重被削弱。若非费泽以往战功赫赫,和王早就打发他回家养老了。 大虞国重兵事,官府机构为衙门与校场并重。校场的主官,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地方政务。武官战功突出,年龄大了,就会被调离沙场,在后方任校场的主官。这是一种潜在奖赏,这样的武官,在辞官养老时除了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赏赐外,辞官之前任校场主官,既能保住地位,也能得一些潜在好处。虽然朝庭明令禁止以权谋私,但也知道,朝庭的银车是不可能做到点滴不漏的。 被派到川州任都监,宇文佑自然知道和王的用意。他到任之后,就多番筹划、积极作为,如今已然培植起一帮亲信,有效制衡刺史韩冰的势力,令其不敢肆无忌惮,恣意妄为。其实这种官场上的制衡,说白了就是各方势力暗中勾心斗角,最得利的是朝庭。 所谓‘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朝庭重视史治,但官场争权夺利依然避免不了。在官场上,有不同的势力,各势力之间,若利益趋于一致,便会团结协作,若利益相背,便会相互争斗。只是这种争斗,一切都在暗中进行,什么诬陷栽赃、造谣诽谤,甚至行刺谋杀等等,手段毒辣阴险,比疆场之上明刀明枪拼杀,更显得残酷阴险。 朝庭明白杜绝不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所以往往会对一些官场势力加以利用,甚至暗中扶植,引导各势力之间相互制衡。这样,不但不影响朝庭政策的贯彻实施,有效防止发生武装叛乱,而且还能减少朝庭的损失。 宇文佑会识人用人,来川州才几年时间就取得了成效,这主要得益于黄晶。 武官官阶的晋升,从营慰开始,再往上升,不但个人武功要达到相应要求,还要得到上峰官员的推荐。这种被推荐的资格,和个人平时立功受奖有关,或是得到上峰官员赏识而推荐。 在都卫军中,有着更高的武官官阶。刀统上一级是镇府使,镇府使上一级是副都统。都监宇文佑就是一位副都统,而司军也是副都统,二人官阶相同,职务不同。 黄晶是川州城人氏,原是都卫军中的一名刀统,一直没有晋升机会。他原是上任都监费泽部下,宇文佑赴任后,自然划归到宇文佑麾下。 宇文佑来到川州不久,便发现了黄晶的才能,因而将他提拔到自己身边。几年下来,黄晶的才能也得到充分发挥,不但将司军拉拢到都监宇文佑一边,还将一些府城的府尹和府监笼络到宇文佑这一方。 这种势力之间博弈,不是明面上争斗,拼的是智慧和谋算。 州郡的都监或者刺史,是朝庭的一方大员。这样的一方大员,若不培植起自己的亲信和势力,除了俸禄之外,很难捞到外财,甚至对朝庭下达的任务指标,落实起来也会大打折扣。虽然朝庭官史制度等级森严,府城官员不敢违抗州城主官的命令,表面上对州城主官恭敬顺从,但那保不定就是阳奉阴违。上峰交办的有些差事,他们做点表面文章,就可应付了事,还让上峰官员不好挑他们毛病。典型的例子就是老都监费泽。 对于大马川府,黄晶两年前就曾来打探过。府监曹厉是追随刺史韩冰的,这点黄晶可以肯定。他原以为周府尹也是刺史的人,可经过几次试探,黄晶对周府尹有点吃不准。那周府尹办差,一直都是尽心尽力,无论是刺史或者宇文大人交办的差事。 为官者理应为朝庭办差,而一心为公、尽忠职守,没有半点私心的清官,那可是凤毛麟角。在黄晶看来,周府尹要么是具有大智慧,手段高明,在刺史和都监之间,两边通吃。若是这样,周府尹处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