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啊?
漠北之战后,卫青过世之前,卫青的部将们似乎都被汉武帝弃置不用了。可是,卫青刚一过世,他们又都被汉武帝纷纷启用。
公孙厚乐说他父亲公孙敖打了大半辈子仗,显得有些夸张,毕竟,公孙敖真正加入汉军的时间也只有二十年左右,而打仗的日子只有卫青征战匈奴的那十几年而已。像朝中的李息将军,那才叫打了一辈子的仗。可是,公孙敖的年纪的确是已经不笑了,再照这么发展下去,说不得真有让他马革裹尸的那一天。
总得来说,公孙厚乐在担任北海郡太守一职的时候,做得非常称职,比大部分儒生地方官员做得都要好,可不知为何,他在北海郡的官声并不是太好。
卸任离开北海郡的时候,居然没有多少百姓来为他送行,这让公孙厚乐在一路上感伤了很长时间,据金知蝉猜测,恐怕这与他厚自封殖,夺取民间貌美女子为姬妾有关。
这中间,难免有些仗势欺人之举,毕竟,这个时代并不是所有女子会为了钱财和地位而甘愿当别人的侍妾的。
出了北海郡,其他郡县也修有马路,不过,沿途的大部分郡县,除了个别郡治之外,全都只修了两辆马车通行的马路。对于这点,金知蝉倒不是很在意,各郡有各郡的情况,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商业和道路对于一郡一县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的。
毕竟,从大汉立国,在加上儒生,朝廷和儒生们都极度讨厌商人,认为商人是四民之末。
……
一路无话,两家车队花了近一个月,这才返回到了长安城。
一得到卜至忠和公孙厚乐返回的消息,立即有人将此消息上报给了宫中。
“陛下,卜至忠和公孙厚乐今日已经进入长安了。”春陀低声禀报道。
这一段时间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武帝表现得越来越焦虑,李广利这个家伙出征以后,一直都没有太确切的战报送回来。
当然,李广利在八九月才率军出征的,现在才刚刚进入十月,没有战报实属正常,可是,金知蝉在奏折中言之凿凿地预判,此战若是有李广利领兵出征的话,那就必败无疑。这无疑就会让汉武帝产生了一定的心里压力。
在汉武帝朝中,战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李广曾经全军覆灭过,而公孙敖那一次也被匈奴人差一点包了饺子。
可是,他们两个只是作为偏师作战,即便失败了,也无足轻重。而李广利则不同,他是作为一军的统帅出战,万一战败,以后,若是再想启用李广利,势必会遭受到朝中大臣的集体反对。
汉武帝想要培养李广利的决心,事实上比金知蝉想象地还要坚定,不然的话,李广利一生征战无数,除了逼着大宛国杀了自己的王那一次不战而胜之外,在与匈奴人的战争中,他居然鲜有胜绩可言。可即便如此,汉武帝却依然还是一直在用他。
也许,在汉武帝的心里,他是想要借用培养李广利的机会,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名将,从而消除朝中卫氏一族的威望。
卫青死了,可是,他的部将们都还在,皇后和太子也都还活着,卫家在朝中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反,别看金知蝉的金系官员在地方上担任郡守甚至是州刺史的人数众多,可在朝堂上,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
这一次,汉武帝把卜至忠、公孙厚乐和木栋相继招入关中,也并不是想要让他们担当上朝官,只是准备让他们担任三辅内史,整顿因为连续两年蝗灾而受损的经济。
相比较而言,金系官员和非金系官员们在地方上担任主官的成果,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点,作为大司农的桑弘羊并没有有所隐瞒,他自己就是商人出身,也曾与朝中的儒派官员们发生过冲突,故此,他没有必要为儒派地方官员们遮丑。
这才是汉武帝把他们全都招回来的真正原因。当然,并不排除汉武帝想要启用木栋担任将领的可能性,毕竟,木栋还是与卜至忠和公孙厚乐不同的,他既担任过兵学院首届毕业生的总教官,又干过这么多年的青鸟郡太守,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的经验。
至于为什么又要启用张挚,很简单,汉武帝认为卜式已经不适合再担任御史大夫了。卜式和张挚的为人都比较耿直,只不过,卜式居然一直反对桑弘羊上任大司农之后,实施的一些改革,比如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
当然,还有最先由金知蝉暗中提出,金系官员在其所辖的各郡县中推行的‘限田令’。当这些郡县的经济因此大幅度变好,百姓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的时候,桑弘羊便立即适时地调整了那些儒派地方官员们的官职,让那些敢于在地方上实施限田令的官员右迁到一些重要的郡担任郡守,这才让限田令大范围的推广了开来。
可以说,‘限田令’最终能够推广到大汉境内,长江以北,也包括关中三辅,桑弘羊才是背后最大的功臣。
像是算缗、告缗,也许是张汤最先提出来的,可是,当时因为大农令颜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