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王者星厨之路> 第10章 柯家历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柯家历史(1 / 2)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和地球上其他种族的祖先一样,中华民族早期的祖先经历了一段很长的“茹毛饮血”的时期。而后因火的出现,使人类开始进入到原始的熟食时代。

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人类对食物的要求也渐渐提升,继而自奴隶社会伊始,便有了专职厨师的存在。

厨师,古时候也被称为厨子,厨役,火夫。

在统治者的眼中,厨作,那是贱民所从事的下作之业。

但不可否认又极为讽刺的是,正是因为有了厨师的存在,才使得中华美食得以代代相传,不断的精益求精,来满足那些统治阶级上等人士高贵的胃。

也是因为如此,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反常现象,即一方面不断发展“吃”的文化,另一方面却是相对落后的饮食文化研究,鲜少有文字记载。

明朝中叶以前,关于饮食生活和烹调技艺的文字记载极少,大多只流于文人墨客浮泛粗鄙的游戏之笔,难以按实求骥。

尽管之后有数部以“食经”名世的著述见录于史籍,却又多佚而不传,后人难窥其祥。

倒是一些农书和本草书保留了些相关资料,却又因为并非专述饮食与烹调,不可视为饮食文化的专著。

明朝中叶以后,饮食文化的研究开始深化和系统化,关于饮食的专著增多,且富于实践性,一时间涌现了许多美食家和饮食理论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

尽管如此,他们仍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研究模式,这些学士的研究基本上只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字,缺少分析和综合,仍旧停留在较为浮浅的层面,还是属于文学之士的余暇笔墨,没有形成一定的研究领域和风气。

因此,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当中,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是迟滞落后的。

这些都是大时代所呈现出来的饮食文化景象,但对于作为传统技艺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厨师来说,那些饮食专著可有可无。

中华美食历经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和元明清这几大阶段发展至今,毫不夸张的说,已然成为了世界美食领域的翘楚。

中国烹饪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是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的厨师,如今在世界上已成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出色使者。

古往今来,厨师为人们解决吃的问题,为了美食穷极一生去实践与创造,将毕生所总结下来的烹调经验往下代代相传,自成流派。

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中国菜肴的发展呈现出兴旺发达的局面,菜肴制作技艺有较大的提高,许多名菜佳肴纷纷出现,如蚁卵酱、光明虾炙、冷蟾儿羹、佛跳墙、肉珑松等等诸多著名美食。

而后到了元明清时期,随着蒙古族,满族先后入主中原,中国各民族文化大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至清代,中华菜肴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柯梵祖上世代为厨,在隋朝末期,柯家烹调技艺的风格已经渐渐自成一脉,到了唐朝,各类文化传播,柯家风味菜肴流派融合当时的饮食风格,一举达到了巅峰时期,在岭南一代盛名远扬。

但家无百世兴,随着朝代更替,慢慢演变到后来,柯家一族和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一样,没有任何选择的顺应时代变迁,承担着历史文化的兴衰。直到民国时期,整个家族经历过战乱之后,就仅剩下柯梵爷爷一枝脉。

新中国成立以后没多久,柯梵的爷爷投身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一场战役中被炸弹炸伤了一条腿和胳膊,留下了终身残疾。

等他从战场退出,回到故乡,发现村庄人烟凋零,而坚守在村子里等死的几位老人告诉他,他的父母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中双双离开了,这让柯梵爷爷一度萎靡不振。

一日他拜过双亲坟头之后决然离开荒废的村落,只身一人到羊城投靠曾经的班长,班长见他可怜,又有一技之长,便托关系安排他到公社食堂炒大锅菜,继而在公社认识了柯梵的奶奶,不久之后柯梵爸爸出生。

柯老爷子秉承着祖训,立誓要把柯家手艺发扬光大,于是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想要全力栽培,可动荡的时期哪里能让人怀揣不现实的信念与梦想。

柯梵爸爸小心翼翼地在那段时期中长大,性格生得很胆小,终日就知道蒙头读书,柯老爷子失望至极。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掀起了一股“烹饪热”。

这是中国人民力争摆脱饥饿文化的一个象征,是饮食生活改善的一种征兆,也是人们思想解放的信号。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以节俭为美德,甚至把忍受饥饿当做一种民族性格来赞扬,因为在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里,烹饪技术的进步微乎其微。

所以一旦人们有能力填饱了肚皮又略有富余,对美食的热情又开始高涨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