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三国之殖民海外> 0275章 又一个九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75章 又一个九卿(1 / 2)

魏延,西蜀名将也智勇双全,勇冠三军其才能绝不在关张赵马黄之下甚至有过而无不及也 正史上的魏延可不是头生反骨之人,而是深明大义,战功无数,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严重的威胁到了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诸葛亮,这个丞相位置。 加上魏延格持功自傲,得罪了很多人,在诸葛亮死后,被死对头杨仪联合费祎等朝廷官员,冤枉魏延谋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惨后果,执行者就是马岱。 而不是罗贯中笔下,魏延谋反后,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最后冒出的马岱。 魏延可谓是一代名将,顶级统帅兼顶级战将,曹军之中,能与之相比只有徐荣、黄盖二人,而且还无法像他一样,做到智勇双顶级。 或许只有黄忠归附曹之后,才能真正和他相比,但那现在黄忠只是门客,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治疗独子,而留下的客人。 不过现在的魏延还很年轻,看起来比曹还小,武艺、统军,都没有他史上那些磨炼出来的经验积累,更没有成名。 就算如此,也够曹兴奋到,在睡梦中都哈哈大笑的地步了。 曹将魏延扶起“欢迎你的加入以后,你魏延就是我曹兄弟” 居高位的曹,如此豪迈与器重,魏延感激涕零。 程普tian)着脸等了半天,都没有人搭理他,再也没有颜面留在这里,不忘对陈、赖两人拱手道别“县寺、县丞程普先行告退” 程普不理曹,陈杨、赖恭如何会去理他,见两人好像没听到,程普低着头,掩藏沉的脸,转说了一句“求援之言已经送到我们走” 程普转就走,其随从连忙跟上,可转头一看,旁除了魏延,还少了一人,且是一行人唯一的文士。 程普转,正好看见曹迎向文士。 礼贤下士乃公认的明君之举,曹自然不会不去做,这世上,群雄逐鹿之时的每一个势力掌权者,都能做到这点,最起码表面上做的无懈可击。 除了袁术这个出最高,偏偏又最粗鄙的奇葩。 曹先行行礼“先生可有何事凡用的上某的,但说无妨” 文士不顾程普发绿的眼睛,拱手还礼之后,说到“在下长沙一介功曹,姓恒名阶,表字伯绪,长沙临湘人,出平微,不过读了几年圣贤书,先生二字不敢当” 能当上功曹,非士人不可为也,只是对荆州士林熟悉的曹,确实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想必是豪强家的士子。 恒阶介绍完自己又开口说到“这次出使曹黄龙,见识到了黄龙您的功绩与仁德,还有那为救一位农夫,而得罪孙太守势力,这份民如子之心,特想留在浈阳,或前去南走走,不知曹南治下缺不缺一个功曹,或者是掾吏” 曹很快反应过来。 这不就是要投靠自己,又要观察一段时间嘛 等等,恒阶,恒伯绪,长沙功曹 突然曹想起了什么,只是太过轻微,想不到具体事。 这种绪,曹经历太多次了,只停顿了一会,就反应了过来,并予以重任“南长吏,正需要先生这么一位贤能之士” 曹这股洒脱与豪爽,让恒阶好感备升,低头推辞道“无功不受禄功曹已是在下孟浪了,不敢再居长吏” 曹刚想说话,很快,恒阶话风一转,壮志凌云的道“不过,我定会在数月内,众望所归的当上长吏,乃至更高的职位” 曹再没有强任的理由,大声赞扬道 “好那曹某等待着这一天了恒南功曹” 恒阶同魏延一样,加入了曹之列。 恒南功曹其中的南二字,如镰刀一样,将程普连接心脏的动静脉,像割麦子似的,一刀给割断了。 程普无力的张张嘴“恒先生主公那边” 恒阶对着程普鄙视而不失礼貌的拱拱手“替我跟孙太守,道一下别” 程普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 经百战,战功累累,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时下麾下有他,有韩当、祖茂、孙贲四员猛将,唯独没有谋士,而恒阶作为长沙功曹,颇受孙坚看好,大有征召之意。 只是对方是士子,而孙坚是豪强武人,想收服恒阶太难,只能先予以恩惠,慢慢感化。 如今倒好,到嘴的鸭子飞了,想再找到一位合适的谋士人选,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作为肇事人程普,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到无比的自责,几自杀谢罪,最后还是选择了将功赎罪。 另一头,曹说北上平叛之事,也并非说说,陈杨、蔡阳等人一一散去,前去安排北征事宜。 魏延入了亲卫营,进行军事理论培训的同时,暂时充当曹龚都、吕范之后,第三贴保镖。 恒阶跟随曹几天之后,也将南下南,出任功曹一职。 这时候的曹总算想起来了,这位恒阶与王修,都是未来的曹魏九卿,而且其还有两个优点。 一为重义因孙坚在长沙任上表他为孝廉,有恩与他,最后孙坚战死之后,恒阶冒死将孙坚的尸体求了过来,以报恩。 二为忠主君而非国君恒阶在曹丕登基之前还是尚书,曹cao)死后,他以推翻大汉的先遣军的份,将曹丕拥上帝位,并升任尚书令,总揽一切政令,名为九卿,实为宰相,死后四位儿子都得已封侯。 而且还曾经劝阻曹cao)不要南下,救被守荆州的关羽猛攻的曹仁、徐晃,最后果然关羽兵败麦城。 体现了他的军事眼光。 如此一位一流的文臣,对于心中抱有宏图的曹来说,太重要了,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这中平五年才刚刚开始,曹几天散布了,恒阶为南内定孝廉人选,又一次的断绝了孙坚向恒阶施恩的机会。 曹的到了南,南在籍缴税百姓,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中平四年南自然就有了孝廉,人选就是朱儁之子,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