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老百姓活的是小心翼翼的,但是他们有的时候又是胆子大的惊人。
当初刘勇选择加入南洋贸易,准备出海的时候,邻居们都是不看好的。
心眼好的会提醒他出海风险太大,作为家中的最主要劳动力,最好还是去到县里的作坊好好上工。
有些邻居直接就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异想天开的想钱想疯了。
对于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华庭县新开了那么多的作坊,能够去到作坊里帮工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了,至少全家不至于饿肚子,比以前饥一顿饱一顿的要好多了。
但是当南洋贸易的船队从倭国回来之后带来大量的黄金白银,当船员和护卫们都分到了巨额的奖金的时候,这些谨慎的老百姓一下比谁都要激进。
“阿勇,南洋贸易真的还会招募人手,什么时候开始招募啊,你能不能把我推荐进去啊?”
“进入南洋贸易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吗,勇哥你觉得我行不行?”
“下一次出海是什么时候啊,应该还会再出海的吧?”
当刘勇告诉大家南洋贸易还会继续招募水手的时候,立马就有更多的人开始问各种问题了。
凡事就怕比较,虽然现在有不少进入作坊做工的机会,一年也能挣个十来贯钱,相比以前简直就是好上天了。
但是和刘勇出海一趟就挣了几千贯钱一比,大家的想法立马就不一样了。
即使是有些人还是害怕海上的风险,也是可以替自己的亲朋好友多问一问啊。
“南洋贸易以后会有固定的航线去倭国、新罗和百济等地,后面也会建设新的海船下南洋,听说那里到处都是香料,土人用来烧水做饭的都是肉桂树。”
刘勇一边将前两天船队总结的时候说明的问题转述了一下,一边也在给大家介绍未来可能的收益。
香料在大唐算是价值很高昂的东西,主要是因为产量稀少。
其实中国使用香料的历史悠久,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神农时代,就有采集植物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
当时人类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已很重视,闻到百花盛开的芳香时,同时感受到美感和香气快感;将花、果实、树脂等芳香物质奉献给神,芬芳四溢而达到完美的宗教境界。
因此,上古时代就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明、祭祀、清净身心和丧葬之用,后来逐渐用于饮食、装饰和美容上。
在夏商周三代,对香粉胭脂就有记载,张华博载“纣烧铅锡作粉”,《中华古今注》也提及“胭脂起于纣”。
又有些书上介绍过:“自三代以铅为粉,秦穆公女美玉有容,德感仙人,肖史为烧水银作粉与涂,亦名飞云丹,传以笛曲终而上升”,可见脂粉一类产品早在三代已使用。
春秋以后,宫粉胭脂在民间妇女中也开始使用。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们消耗化妆品用量之巨,令人叹为观止。
“齐民记要”里甚至都记有胭脂,面粉,兰膏与磨膏的配制方法。
“做饭都是肉桂,那岂不是是在烧银子?”
“嘿嘿,谁让人家那里香料多呢,听我们伯爷说,南洋到处都是香料岛,没看我们的船队都是归属于南洋贸易嘛,由此可见南洋在伯爷心中的分量。”
刘勇尽可能的将自己了解到的东西告诉大家。一方面,这算是完成船队交代的任务,另外一方面,也算是在帮助自己的邻居们。
“这南洋真的到处都是香料岛?”
问这话的是刘方,算是刘勇的邻居中最有钱的,当然,这是以前,现在肯定没有刘勇有钱。
所以刘方以前是接触过香料的,自然是对香料的价格有一些概念。
猛然听到刘勇说南洋居然有香料岛,眼睛猛的睁的大大的,希望从刘勇口里过得答案。
要是以前,刘勇这么说了大家可能就当是笑话了,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刘勇家是村里最有钱的了。
几个月前,他们家还是属于村里最穷的,这个变化是什么带来的?由不得大家不对南洋贸易的事情感兴趣。
“伯爷亲口对我说的,那还能有假?我们伯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南洋有香料岛的事情他知道了有什么奇怪,你愿意相信就相信,不相信拉倒。”
口中有钱,刘勇说话的声音都变大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听说过“丝绸之路”,这条对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道路,给所有中国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在世界范围来看,除了丝绸之路以外,还有一条“香料之路”一样意义重大。
“香料之路”是古代沟通亚、非、欧三洲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海上通道。公元九世纪,威尼斯商人在君士坦丁堡购买东南亚诸岛所产丁香、肉桂、豆蔻、胡椒等香料,转销欧洲,获得了厚利。
十五世纪欧洲人发现海上新航路后,葡萄牙人、荷兰人先后侵入香料产地,通过不等价交换和直接掠夺,将大批香料运入欧洲市场,获取惊人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