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加藤一郎的交涉很简单,面对几百名杀气凌厉的护卫,加藤一郎没有任何想要和南洋贸易船队过不去的想法。
作为一名贵族,加藤一郎的汉语虽然说得有的别扭,但是也不影响双方之间的交流。事实上,这个时候的倭国,绝大部分的贵族都是自小就学习汉语,以说汉语为荣的,反倒是普通的下层老百姓,会说汉语的很少。
可以不客气的说,在古代的倭国,只要是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绝对不是普通人。
就连长崎小有名气的喜一郎也是费了很大的努力才有机会学习、掌握汉语。
据推测,最早在倭国使用汉字的,应该是汉人。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中国人远渡倭国定居。这些人在到达倭国的同时,一定会将汉字带到倭国。
最直接有力的证据,就是在倭国出土了西汉铜镜,上面刻着八个大字——“久不相见,长毋相忘”。倭国文明自发展伊始,就永远沾上了中国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发展,倭国岛上的渡来人渐渐增多,史学家将这些从中国渡来的人称为“渡来人”,又叫弥生人。弥生人渐渐占据了优势,甚至发展出了弥生文化,形成了今天大和族的主要成分。
可以说没有古代中国的移民,就没有如今倭国的国民。这些国民将中国的文化带到了倭国,引发了倭国对中国的疯狂模仿,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时期,汉字大量传入倭国。据统计,现代中国人常用的汉字一共有3500个,现代倭国汉字库有2136个。考虑到倭国此前曾剔除了大量汉字,以简化其文字表达。
可见在古代,倭国的汉字数量远远多于2136。
《论语》、《孙子兵法》、《千字文》等汉文典籍,在倭国风靡一时。许多达官贵人都以“识汉字、读汉字、用汉字”为荣,甚至还仿作唐诗,倭国人称其为“汉诗”。
倭人掌握的汉字越多,代表其文化水平越高。如果你该用汉字的地方却改用假字代替,会被别人笑话“没文化”。
“遗爱,那个加藤既然允许我们在码头附件找一个地方先住下,那我们就不用和他们客气,先建一个营地再慢慢的和当地商人接触,看看怎么把船上的东西卖出去。”
尉迟环原本还以为今后会有一场战斗呢,没想到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
倭国现在虽有中央王朝,但是长崎算是肥前国的属地,并不直接听命于中央朝廷,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加不敢轻易得罪大唐。
房遗爱看加藤一郎这么识相,也就不客气的占据了码头的一角,直接安排人员安营结寨,先住下来再说。反正靠近港口,船只就在旁边,有什么事情也是进退都在把握之中。
如果说加藤一郎这些当地贵族对于“互助香茶号”的到来还没有太大的反映,像是喜太郎之类的商人就不一样了。
一直以来,从中原地区流传过来的额东西,不管是瓷器还是字画,亦或是书籍,都是非常受到推崇的,随随便便一转手就可以取得几倍的利润。
当然,像是今天这种船队直接将货物运输到码头的情况下,以前大家都没有碰到过,这更让船队成为长崎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队长,外面来了好几个商人模样的人,说是想要拜访我们船队的负责人。”
房遗爱几个人正忙着指挥大家搭建营地,就有人来拜访了。
虽然船队占领的码头一角有一些木制屋子,但是根本不够几百号人居住,所以还是得临时在准备一些,好在护卫们都是经过了艰苦训练的,对于居住条件倒是没有太多的要求。
“二郎、三郎,看来我们的生意上门了。”
陆斌想到了之前张华给自己介绍倭国情况的时候提到的情况,很快就猜测出来这些商人拜访的目的。
“陆斌,张大哥之前说过了,和这些商人们谈生意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负责防护,尉迟负责城中消息的打听。”
虽然陆斌的地位不高,但是张华对他信任有加,和商人这种人打交道,要是房遗爱或者尉迟环去出面的话,一方面房家、尉迟家可能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另外一方面,让这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马大哈去谈生意……
张华担心他们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所以临出发的时候,他专门跟房遗爱和尉迟环都专门说清楚了,让他们不要插手商业上的事情,不过考虑到陆斌虽然还算精明,但是对于商业毕竟不是特别了解,张华又让担担岛上主动投靠的贾雨去给陆斌打下手。
有贾雨这家伙出面,倭国人别想占一丁点便宜。
“二郎、三郎,你们放心,要是不能把这批货卖出一个好价钱,我就留在倭国不回去了。贾雨,你跟我一起去见一见那些商人。”
南洋贸易在长崎的驻地简陋的不行,不过这并不影响喜太郎他们的期待。一阵客气的介绍与被介绍之后,喜太郎被一起来的几个商人推举出来作为代表和陆斌他们交涉。
“陆郎君,不止贵国远道而来有携带什么东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