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子可不就是这么过来的么……” 李大娘感叹,拿了个核桃捏碎皮,吃了核桃仁。 “村长家和村老们的日子,也就逢年过节的好过点,平常啊,也就比咱们紧巴巴的日子好过那么一点点。” 李大娘说起这个,叶倾城是知道的。 她小时候过年是会买肉待客,但是肉是有数的。 只有亲戚来了,才会端上肉菜到席上。 也是只有男人能上桌待客,女人和孩子们是不能坐席的。 就只有在厨房里,随便的吃一口。 肉么,是想也不要想的。 在叶家她是没有肉吃的,但叶莫愁却又是另一番待遇。 总之,当她在厨房里饿着肚子,只能啃硬邦邦的干粮的时候。 往往,叶莫愁就跟着渣娘躲在屋子里,吃的满嘴流油。 要不是奶奶,偷偷的给她夹一两块肉。 她甚至不会知道,过年的时候那肉真叫一个香。 叫她恨不得,把舌头都吃到肚子里去。 饶是这样,也要在亲戚走了后。 把桌上的肉菜撤下来,将菜里的肉一片片捡出来,藏好。 反正是不叫家里人吃的,那些肉要等着其他亲戚过来,再拿出来做成肉菜上桌待客。 不过,要论日子富裕不富裕的话。 叶家也还算不错,至少没有一年到头除了咸菜就是咸菜。 她记得叶家一家远房叔爷爷家,就是一年到头就吃咸菜,就只有过年那几天炒菜待客。 叔爷爷家里人么,依旧是要吃咸菜的。 而那叔爷爷家里,连萝卜缨子都舍不得扔,要腌制成咸菜。 而李大娘说的村长和村老家的日子,比她们家的日子过得比较不紧巴。 也不过是指这些小青村里看上去比较富裕的人家,比李大娘她们家粮食多那么一些些。 一年的收入,多个三五两银子罢了。 就李大娘这样日子比较好过的人家,一年的收入是地里的出息,加上儿子媳妇儿打工得来的钱财。 她家的地,在小青村还算是多的。 但是,李大娘却说,她们家一年不过二十两银子的收入。 除了必须的花用,一年就能存下二三两,连五两都不到。 “我和你叔叔婶子花用不多,但,两个小家伙要上学堂念书,不管再怎样俭省,也是一笔大的花项。” 按说,在小青村李大娘一家能一年收入二十两,那可真是一笔巨款了。 不见有的人家,一年连一两银子都花不了。 可是李大娘家里,有两个小孙孙要念书。 老师的束脩是要交的,笔墨纸砚就算是最便宜的,也要花不少的钱。 哪怕她两个孙孙,再怎样一面写完,翻面写。 翻面写完,再叠加写,也还是省不了多少纸笔。 为了供两个孙孙念书,李大娘一家真可谓是勒紧了裤腰带。 一年到头,吃水煮菜,还有咸菜的时候比较多。 也是到逢年过节,才会吃好一点。 在叶倾城的记忆里,她奶奶做酸菜也是一把好手艺。 往往做好了酸菜,左邻右舍的就会端着自己的咸菜,或是干脆拿着白菜过来。 跟她奶奶,换回去一碗碗酸菜。 “李奶奶,你家孙孙书念得好吗?” 叶倾城也跟着拿起一个核桃,那边凌霄凌氏在喝小青村独有的茶水。 说独有,是因为这种品种的茶树,也只在神仙山里生长。 却不是,外面的那些品种。 这种茶里也含有,对人体极好的灵气。 就是跟神仙菜是一样的,微量含量。 “嗨,一般一般啦。” 李大娘笑着摇手:“送他们去念书,也没有想着叫他们考秀才啥的。就是想着能认个字,将来也好找个轻省的活干。” 她家儿子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不然,怎么会有轻省的活计干不了。 只能在外面卖苦力哪! “就连村长都说,咱小青村要是真能出个秀才,举人啥的。还必须,要祖坟上冒青烟才行啊!” 小青村里也不是没有念书的,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别说秀才了,就连童生都没有出一个。 这也是为啥,村长和村老们对小青村的学子们不看好的原因。 于是,小青村送孩子去念书,都没有想着能让家里出个秀才,举人啥的。 就是不至于出门打工,连自己名字,以及契约书都看不懂。 可以说,小青村的人们更是把念书当成实用型的一件事。 “要是他们有那个命啊,我高兴。要是就是个打工的,也没啥。反正总是要干活,才能穿衣吃饭。” 李大娘还是很看得开的,并没有想要两个孙子给她考出个秀才,举人来,好叫柳家改换门庭。 这就是李大娘的为人之道,知足常乐。 叶倾城笑着点点头,知足常乐,这四个字看似简单,能做到也是不容易的。 叶家渣渣不就是,从不知道知足常乐。 而总是,得陇望蜀,不知道节制。 “会的,李奶奶他们一定会给你挣来荣耀,让柳家兴盛的。” 叶倾城还是愿意相信,这世上还是会好人有好报的。 “嗨,不说这个了。将来的事,将来再看。” 李大娘笑着摆手:“我跟你们说啊,我那两个孙孙读书啥的,真是没有啥天分。不过,还是要谢谢倾城你这么看重他们啊,哈哈……” 瞧李大娘的意思,是一点也没有把叶倾城的话当真。 毕竟,她的孙子她知道。 那可是连学堂里的夫子都摇头晃脑的说,朽木不可雕也! 这朽木不可雕,李大娘不是很懂。 却也能从夫子脸上的表情,看得出她家孙孙不被夫子看好的。 叶倾城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在心里想着。 等将来找到其他的赚钱门道,或许李大娘可以把她家两个小孙孙,从镇上的学堂转到更加有名的学堂里去。 不过,这一切还言之过早。 还是,等她能找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