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一次曹操出征并州,留下了不少人看兖州,还特意把曹仁也从虎牢关叫了回来,反正李世民全心意的在凉州打地盘,根本无暇东顾。
荀家兄弟也被曹操留了下来,不过一个守在陈留,一个守在濮阳。
荀攸,本是曹操的谋主,按理当和曹操一同征讨并州,不过因为官渡之战,兖州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置,尤其是南下的黑山百姓,加之曹操的人手被孙策网罗了不少,故而就留在了濮阳,等黑山百姓全部渡河安置妥当之后,再行北上。
只不过这一日,荀攸没有在府衙坐班,而是在官邸和荀谌品茶说事。
“叔父大人决定了?”
“嗯,钟繇已经帮我安排好了一切”
荀谌没有打算在曹操这里久留,尤其是发生曹丕欲加害曹昂之后,他更不觉得曹氏家族是个好的选择。
荀氏是当今天下,硕果仅存的几个'史前'大家族,族中菁英大多都会听取家族的意见,将优秀人才输送到各个门阀中去。
身为曹操谋主的荀攸,已经是荀氏破例而为,是以不可能再把荀谌放到此处,抛开对世家颇有微词的孙策不谈,手握洛阳和长安的李世民,自然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既如此,叔父大人是还有话对侄儿说?”
“然”
“还请叔父直言”
看着荀攸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荀谌一时间又不知当从何说起。
“这…这么说吧,当今天下,你以为能最终一统六合者,是谁?”
“孙策、李唐、或许还有刘备”
荀谌摇摇头“不对…”
“难道叔父大人认为我主最终能成事?”
“也不对…”
“这,还请叔父明示”
孙策据有河北之后,兼有骑兵和水军之便,论军力,征东军当之无愧天下第一。
李唐如果能顺利取下凉州,坐拥始皇帝开国之地,凭西凉骑兵倒也可以和孙策争一时之长短。
刘备,蜗居蜀中则罢,一旦出蜀,既无骑兵之利,又水军之盛的他,天下难有其一席之地,说他是冢中枯骨也不为过。
曹操,盘踞在中原四战之地,若无孙策,凭他的睿智骁勇或可成大事,可时至如今,其成事与否已不在他自己,而在于孙策是否会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听完荀谌的分析,荀攸很是赞同,但这和他的答案没有区别,最终人选仍旧是在这几个人里挑。
“不,有区别,我的问题是'是谁',而不是都有谁”
荀攸是个聪明人,一点即透,荀谌的答话其实也不是表面那么简单,而是间接告诉荀攸,他笃定这个天下,不出意外的话,能横扫八荒者,就是孙策。
只是这么说的话,荀攸又很犯怵,既然他看好孙策,为什么又要去投李世民,还有自家叔父又是凭什么如此肯定?
“这一点,叔父一时间也给你说不清楚,但是叔父反到建议你,趁着现在曹、孙两家还算和睦,去青州、徐州,还有豫州看看,到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叔父这么确定”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荀谌一直以来,接收的都是孙策如何如何破孩世家大族,却从未听闻过孙策治下,世家大族的想法。
要知道,在孙策治下还是存在世家大族的,譬如徐州糜陈,还有江东,那更是门阀蒂固的地方,当然,这一切再他亲青州之后,找到了答案。
“那叔父,告知侄儿这些的意义又在于哪里?”
这话让荀谌想起了当日孙策放他离开的场景,当时他说了什么,已经记不清楚,但他记得自己曾想过,要好好和荀攸聊聊当时的想法。
“孙策成事已不可阻挡,如果再荣登九五,按我荀家眼下的布置,将来必无荀氏一脉的荣光,你是我荀家的千里驹,所以这个担子只能落在你的头上”
识时务者为俊杰,在这一点上,荀谌比荀攸和荀彧都看得透彻。
但荀彧比之荀攸更认死理,也更听从家族的安排,甚至连他有时都觉得荀彧过于迂腐。
荀攸则不然,有自己的见解,也有自己的行事方式,能在曹操手底下办事,正是他为自己争取到的。
“叔父是想让我弃曹投孙?”
见荀攸邹着眉头,荀谌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不是弃曹投孙,而是投孙,公然违背家族之命,对你来说不是好事,叔父也不会强人所难,但孙曹两家三年内必会兵戎相见,所以在战事的最后,我希望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顺势而为,切莫意气用事”
原来这才是'投孙'的含义,荀攸想了想不置可否,这是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荀攸看似轻描淡写的把荀谌的话放在了耳后,却不知道其实,他心里已经对孙策治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一向稳重老成的叔父,会对孙策如此推崇。
另一头,孙策抵达渔阳后不久,赵云就带着柴荣来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