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此乃常态。
法正和刘晔的交谈,让孙策意识到,似乎他们早就料到“你们既然早有预料,何以不说?”
“在带山城,主公打算以夷制夷,其实这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办法,而且当时如果我们说了,主公您也不会将他们驱赶,相反我们的战略部署中,还需要他们,是以我们只能做着最坏的打算”
孙策幡然醒悟,自以为自己因为掌握了历史走向,而一副吃不完要不完的样子,可以想象当时自己的嘴脸,有多么不可一世,法正的回复已经算是委婉的了,言下之意就是,他孙策当时太高傲了,犯了老毛病,进言是听不进去的。
“妈的,阴沟里翻船,记住我今日的话,新罗和百济,老子要让他们除名”
好在因为步步稳扎,还有刘晔等人的提前安排,目前确实是糟糕事态下的最好情况,粮草,城防,器械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下。
“通知所有带字号的将军以上人员开会!妈蛋,还怕了他们这群棒子不成”
孙策这一点在逆境中的不屈,是所有人最为欣赏的一点,为君主的但凡有此种气魄,都能给大家带来无穷无尽的信心和动力,人一生不可能不碰到难关,积极面对它,想好解决方式,总比缩在角落里,自怨自艾好。
说来也不坏,孙策和他的智囊团缺乏前瞻性,这是对外作战,尽管他们已经做好各种思想准备,但到底是第一次,再加上语言不通,很多事情都不是孙策所想的那样。
可以这么说,要不是刘晔提议将百济和新罗外派,此刻城里必然已经乱成一锅粥。
若不是郭嘉很坚决的让孙策更换粮草驻地,并进行消息隐藏,他们此刻也不会如此放松的讨论如何应敌。
还有法正,倘不是他让孙策增设暗哨,恐怕只有敌人兵临城下才会被发现。
而孙策,从一开始,他就接连犯下不少思想上的错误,不仅如此,在此等观念影响下,他犹如一个吸毒患者,越陷越深,总的来说他一共犯了四个决定性的错误。
首先,他错误的自以为新罗和百济是小国,是被三韩和辽东公孙度欺负的存在。
其次,他以为高句丽也只不过是一个稍微成型的城邦。
再次,他过于高度重视了三韩的力量,甚至还把三韩直接定义为敌人。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他并没有真心实意的打算和公孙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