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宋好官人> 第三百八十六章:文化同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六章:文化同化?(1 / 2)

按照张正书灌输给赵煦的观点,打仗和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样的。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安焘只不过说得高大上了一点,没有贴合实际罢了。张正书更加贴合实际,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办法。赵煦有时候真的觉得很不可思议,明明张正书就没做过官,怎么说起治国强军,离间打闷棍的点子来,就是这么一套一套的呢?

要是按照历史,赵煦对安焘的计策是不置可否的。但是,听了张正书的分析之后,赵煦已经决议采用安焘的计策了。

“安卿所言,甚合朕意。”

皇帝发话了,看看,这才是朕要的点子,你们好好学学!

诸位重臣听了,都面面相觑。

很多文人士大夫,都自诩君子。是君子的话,怎么能用这种流氓的方法呢?又是离间,又是侵扰,天下人会怎么看他们?

要是给张正书知道了,肯定会在上大骂这些伪君子,假仁义。要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大宋之所以变得外忍内残,就是因为有这么些没卵蛋的士大夫。对敌人仁慈,对自己人残忍不说了,连别人来打,都只懂被动防守。殊不知,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把敌人消灭了,同化了,哪里还有什么敌人?

可惜,宋朝不仅武力不行,文化同化也做得不够。

实际上,武力和文化入侵是同时的,就好像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一条,都迈不动步子。大宋天生就瘸了一条腿,哪里能用文化去同化别人?看似契丹人开始学习汉文化了,东瀛也学习了,西夏也学习了,高丽也学习了,交趾也学习了,回鹘也学习了……可是有用吗?宋朝不再是什么“天、朝上国”,不再是天下共主,谁去学习你的经验?

就好像后世的米国一样,正因为它是炒鸡大国,所以好莱坞、开封菜、m记、肥宅快乐水、烂苹果……才能传遍全世界,全世界都要为之买单,文化入侵也就形成了。

如今大宋想做到后世米国那样子,还差了点东西,那就是武力。

看看汉唐之时,正因为军队雄于东方,所以四海臣服,都主动来学习汉文化。自此,汉文化圈才得以形成,自中国四散传播。但由于唐以后,汉人奉行儒家理学,开始积贫积弱,又被异族统治了两朝,汉文化圈不仅没有扩大,反而逐步缩小了。

为何?因为奉行理学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控制武将,文人掌控朝政。哪怕汉人在明朝还有一段高光之时,却因为朱元璋的小农经济模式,硬生生把中国的社会进程给遏制住了。别说经济了,就连明,别国凭什么不学?

但是这些天以来,赵煦思前想后,才发现张正书说的是对的。

如果没有了武力,别说文化入侵,逐渐同化了,就连家国都守不住。好吧,姑且算你能守得住国土,可人家为什么要给你同化?文化的东西,传过去了人家能衍生出无数版本的,很负责任的说,辽国里面的某些大儒,比宋朝的大儒都不弱。而且从国力方面来说,凭什么不是辽国同化大宋?辽国又凭什么给你大宋同化了?

赵煦醒悟了,他方才明白自己真如张正书所言,中了儒家的荼毒太深,认为四书五经在手,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事实却给了他一闷棍,给了大宋很多闷棍。可惜满朝文武没有几个想得明白的。

赵煦的眼睛看向了章惇,说实话,这个宰相他很满意。但章惇也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他有点高傲自负,喜欢揣摩皇帝意思,甚至喜欢制造事端来邀功。要不是赵煦暗示,不要去动张正书,恐怕章惇早就寻个由头把张正书这个“不法商贾”抓起来了。

赵煦一看章惇,章惇就明白了:“陛下,臣附议!”

没办法啊,你作为宰相,你不捧天子的言论,你捧谁的?跟天子对着干,你是不想干了吧?不过,章惇比蔡京之流有节操的地方在于,与国无利之事,他会竭力反对。但只要不是涉及原则问题,其实章惇是可以退步的。

赵煦见章惇说话了,当即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宰相确实省心。

“臣附议!”尚书左丞蔡卞说道。

“臣附议!”中书舍人张商英说道。

“臣附议!”尚书右丞黄履说道。

……

一干章惇提拔起来的大臣,都纷纷赞同了安焘的计策。众人之中,唯独曾布、林希二人格外碍眼。

曾布却还是嘴硬地说道:“臣还请陛下三思!”

林希却扯了扯嘴皮子,没有表态。

赵煦只当曾布是空气,这种事本来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既然大部分人达成了共识,那就行了。曾布个人意见重要吗?不重要。不过,赵煦还是要安抚他一下的:“曾卿老成稳重,乃社稷之福也!”

换而言之就是,你老了,没冲劲了,朕不太喜欢。你要是聪明的话,老老实实跟着朕的节奏走,不然的话,丢你一旁留你一个人玩。

面对赵煦这种潜台词,曾布是早有预料,却也不能改弦更张,他的脸皮没林希那么厚,可以当面出尔反尔。所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