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我都被你惊呆了> 第八十五章 滤水系统面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五章 滤水系统面世(1 / 2)

订单爆炸,这完全是相对于白添他们现在只有一条生产线的生产力而言的。 白宏安现在整日整夜都在开足了马力的招人,而且一边招人一边培训,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尽快的适应最新安排的工作。 这种时候白宏安就有些羡慕那些个有能力制造全自动化厂房的企业了。 至少人家根本就不用担心招工的问题,而且相对来说,这种能上流水线生产的东西,自动化完成的程度也会更高一些。 只不过这玩意要做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 用电脑系统来操控的控制系统虽然精度很高,但他们可不像人一样有眼睛,能校对。 想让一个厂房成为全自动化的厂房,第一步就是要对整个厂房里的所有设备进行位置测算,而且精度必须越高越好,最大的误差也不能超过3mm,而且这种误差还是相对于一个百米以上的大厂房来说的,难度不可谓不大。 精准测量完厂房之后,接下来需要的就是一个完美的控制系统了,生产过程中所包括的所有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必须要提前考虑到,这一点就需要他们在之前的生产过程中就积累下足够的经验才行。 当然了,后续还有一系列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是星辰动力这个新兴的工厂所不具备的。 不过相关的人才倒是有必要提前准备上一些,回头一旦机会合适,白宏安就准备先做一个基础的全自动化厂房出来。 当第一批产品在工人们加班加点的赶工被交付之后,外界已经在白宏安的操控下被炒的越来越火热的话题也迅速发酵。 无数观望者以及下了订单但还没有拿到产品的交易者全都将目光落在了这第一批产品的性能上。 毕竟不管白宏安在推销的时候说的多么好听,做的多么卖力,产品最终还是需要经过自身性能检验这一关的。 白宏安也一直都在等着这一刻的到来。 作为滤水系统的第一个购买方,其实宋学仁是有些担心的。 他的业务从污水处理到海水净化,可谓是做了个齐全。 在滤水的方面,他可谓是见过了世界上不说全部,至少也有99%的各种滤水设备了。 这些设备的性能自然都是有好有坏,好的那些基本上能有效过滤98%以上的杂质,效率也很高,但坏的那些就不一定了,过滤效果差且不说,最关键的滤芯还超级不耐用,买了就是过来坑人的。 他之所以下了这第一批订单,其实也是完全看在白宏安的面子上。 要不是白宏安曾经在生意场上照顾过他的话,他很可能都撑不到现在这种规模。 不过买是买了,可他还是并不看好白宏安的产品。 对于白宏安这个人,他毫无疑问是很放心的,但问题是白宏安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有涉足过滤水行业,基本上可以说他对这些都是很不懂的。 可就是他这样的过往,现如今也参与到这一行里来,而且更可怕的是,他并非像以前那样只是给别人当个职业经理人,这一次他可是彻彻底底的白手起家。 他背后的那个星辰动力以前根本没听过。 再加上一个机械动力厂竟然在做这种滤水的东西,这不是搞笑吗? 而且更恐怖的是白宏安之前在发布会上公布出来的数据,这些数据只要是滤水行业的人就没有一个敢说出这种话来。 过滤程度近乎100%,除了核辐射没办法清除以外,其余的几乎都能被清除的一干二净。 滤芯的使用寿命比同类产品还要高出2-3倍,价钱还只比同类产品高了不过50%左右,这样的性价比,请问你是在做梦吗? 宋学仁看着自己公司里已经聚集过来的大量记者和各个公司的观摩团队,他心里就忍不住为白宏安捏了把汗。 尤其是站在白宏安身边的那个名叫白添的年轻人,宋学仁是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白宏安这样的商界大佬这次会屈尊降贵的来给一个这么年轻的毛孩子打工。 就算那家伙是他们家族的小辈,可这也未免反了过来吧? 不应该是白添站在白宏安的身边学习才对的吗? 冥冥中感觉有一道视线总是停留在自己身上,白添扭头看了过去。 他看到宋学仁很不自然的扭头的动作,对此他只是瘪了瘪嘴,并没有什么表示。 反正在这之前,他已经抽空认识了现场几乎百分之八十的人了,这些人都是提前就跑过来的,他们知道白宏安的名气,自然要过来跟白宏安打个招呼。 趁着这个机会,白添自然也就过去蹭了一下。 白宏安对此很满意,他还悄咪咪的给白添点了个赞。 在这种场合都不忘记编织自己的人脉,果然是个可造之材。 白添对四叔给自己的点赞只是默默翻了个白眼,要不是他是为了赚震惊点数的话,他哪会这么闲的蛋疼的过来认识这么些人。 有这时间他还不如在实验室里多写一点程序去。 不过这会儿他可没办法回实验室了,准确的说,他们现在已经不在泾河市,而是在相隔三百公里外的秦海市。 这边本身就是沿海,宋学仁在这里就设有一个海水淡化的公司,拿来试验设备性能是最好不过的了。 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就是他虽然人在三百公里以外,但是和阿黄之间的联系却并没有中断。 现如今的阿黄只要有网络,他哪里都是可以去的。 人工智能就是有这么个好处,而且站在现场这么无聊,他刚好还能用学习辅助系统和阿黄一起继续研究之前没弄完的中控系统,可谓是赚点数搞研究两不误。 随着白宏安以及宋学仁的一段致词,现场的气氛明显变得热烈起来。 几乎所有人都想要亲眼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