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日本小说家> 第059章 约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59章 约稿(1 / 2)

夏井真琴突然站了起身,右手从旁抽出一张餐巾纸拿在手上,再朝向他来了一个身体弯腰前倾。 她一边把右手伸向了他的下颌,一边似笑非笑道:“不要动。都这么大一个人了,还像小朋友一样,吃得流汤滴水。” 莫有为顿时就如同一,二,三,木头人一样的说不动就不动了。他仍由对方给自己进行一个餐巾纸的擦拭。 “好了。”夏井真琴撤回身体重新坐下,把右手上面弄脏的餐巾纸是揉成了纸团,随手就隔在了一旁道。 “这不能怪我。谁让日式炸猪排的肉汁水多,咬一下去一口就会流汤滴水。”莫有为把问题都推给了客观原因道。 “我和你吃得都是同样的东西,怎么不像你那样流汤滴水的还沾在了下巴上面?”夏井真琴反驳道。 “那是因为你的嘴巴没我大,小有小的优势。”莫有为强词夺理道。 “瞎说。你这就是最典型的睁着眼睛说瞎话。”夏井真琴又给他把话顶了回去,无意识的开启了小情侣之间的拌嘴道。 莫有为正要再把球给她抛过去的时候,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于是就条件反射的把它从右边裤袋内给摸了出来。 他拿在手上一过目手机屏幕上面的来电显示是水原雪,就按下了绿色的接听键,继而接通了电话。 “你得《苦役列车》在连载完结之后,还能够拿出一部新作吗?”水原雪坐在新潮社《新潮》编辑部的个人工位上面,一手拿着座机电话附着于耳朵旁边,另一手拿着三明治在吃道。 莫有为当然明白传统小说的出版社是有在培养小说家的计划。从对方的话中就能够得知他的《苦役列车》在读者们当中的反应还是不错的。 要不然,她也不会主动打电话过来进行一个约稿。《苦役列车》连载完毕,那么再接着刊登自己的另一部作品,势必会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影响,继而逐渐培养起自己的粉丝是大有裨益。 水原雪见他没有说话,话锋一转道:“如果没有,不着急。你慢慢地写。等你写出来了,通知我一声。” “新作倒是有。一部短篇小说,算是《苦役列车》的番外,或者是后续。”莫有为当即就想起了西村贤太的《失魂落魄的泪满襟》道。 “短篇?”水原雪对此有点失望,毕竟期盼着他能够拿出长篇小说。哪怕一时半会儿没有完稿,也能够进行一个边写边刊登的连载。 效果不好,直接腰斩就是。要是效果好,等到完结之日,那是可以再出单行本的实体书。 “你的另外一部小说又是什么?”水原雪把希望是放在了他的另外一部小说上面道。 “那是一部中篇小说。”莫有为突然想起了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哪怕这一部小说没有获得过芥川奖,只是最后入围了决选,也是其正式出道,踏入文坛的处女作。 从某一种程度上面,也反应了村上春树一个当时的影子。若是没有这部小说,他仍旧和老婆一起开爵士乐小酒吧过日子,完全就没有这样一个契机,进军文坛才有后来的声名大振。 就算村上春树在早稻田大学所学的专业是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也没有立志就要成为小说家的念头。 他开始写小说的年纪已经是二十九岁的人,马上就要步入三十而立之年,早已经少了人生当中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在村上春树成为小说家的路途上面,那可以从他个人自传《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上面一窥究竟。 《且听风吟》最后之所以被落选,是被大江健三郎批评为美式小说,缺少了本国特色的东西。 无论是芥川奖,还是直木赏,参与评定的人士们都会在报纸上面给予自己支持票,还是反对票,乃至弃权票的理由。 这一些理由都不能够是冠冕堂皇,而必须是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所以,芥川奖和直木赏的公开性是毋庸置疑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公平性上面就是rb人总是有对权威人士的马首是瞻。评选委员会当中要是有像大江健三郎这一种大咖人物在,那么只要他一旦在私下表明了个人立场,风向往往就会朝着他那一边倒。 大江健三郎曾说,在rb真真正正能读懂纯文学的读者不超过两千个,一点不假。也就表明了,翻身跳入rb文学之殿堂实属不易,因此殿堂门槛极高。 所以,纯文学不是因为你认识字就能够读得懂。既要有这一个方面的爱好,热情,阅读量,社会阅历等等,又得有在智力上面的一定支持才行。 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的命运有点类似于太宰治那一部同样进入到了芥川奖决选阶段的《逆行》。 当时,身为芥川奖评委会的川端康成给予太宰治的反对理由,就是他的人品有问题。无论是川端康成,还是大江健三郎,那都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rb小说家。 就莫有为而言,他之所以喜欢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就是在于作品当中有一个人物“鼠”的形象。 “鼠”30岁,作家,出生于富庶之家。“鼠”不喜欢自己的家庭,厌恶父亲不择手段赚钱的生存方式,厌恶有钱人。 “鼠”在孤独中爱上一个女子,却无论如何无法走进她的世界,“鼠”的孤独令人绝望。“鼠”是青春时代迷失“自我”的典型人物。 “鼠”和自己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鼠最喜欢的小说家就是法国福楼拜。他曾经说过,除福楼拜之外,再无小说家。在“鼠”的小说作品当中,永远都不会死人。 《且听风吟》作品背景是在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的rb“反安保”运动和1968年的“全共斗”学生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