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成功的“金鸡”,对于舒茵的考验几乎是空前的。
即便于舒茵为了准备这个角色,其实从去年十一开始,就疯狂增重20斤,只是为了符合当年对珠圆玉润的美女的审美。
与此同时,在电影开始筹拍伊始,于舒茵每天早上一起床,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之前,就会叫化妆师把“阿金”那略带丑陋和搞笑的大红色腮红和“烈焰红唇”艳妆给自己画上。
整整一天不卸妆,就是为了体会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
可即便如此,彭毅诚最担心的依然是,于舒茵能不能将阿金这个角色的那种感觉演出来。
彭毅诚的担忧是对的。
其实不光是电影里阿金这个角色,除此之外,其它几个配角也都非常难以塑造。
因为在这部看似喜剧的电影当中,每一个幽默背后,其实都代表了一种人生和一种复杂和沧桑。
阿金是一代金鸡,但她也是整个8090年代华人世界变迁的缩影和见证者。
通过阿金和那些形形色色的男客人们,就可以折射出来那个沧海桑田、社会动荡、变化多端的时代,让每一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能够想起一下关于自己的过去。
或是怀念,或是感伤,或是庆幸,或是悲凉……
这些都将被彭毅诚包裹在喜剧的桥段和剧情当中,由于舒茵这个承载了整部电影的主体,一点点将这些东西揉碎到自己的每一个表演细节,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神色、每一个动作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