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七月初一,立秋。 一早,林宇文亲自将林有天背了出来。 两人在李子树下,开始抄起书来。 相比于林有天字迹刚健有力、字骨见气节,林宇文的字则是舒朗流畅,行云流水间带着飘逸灵动。两者的字各有特色,窥其字知其人。 林宇文不由赞叹:“这几年,三哥的字见涨不少。” 以往三哥抄起书来,便忘了天日,每每瞧三哥眼中的血丝,他佩服的同时又暗暗告诫自身定要刻苦学习,早日考取功名。 这时,林有天忽然放下纸笔。 “四弟,过些时日你便要科考,三哥想求你一事。” “三哥,尽说便是。” “趁书坊未关,你替我问问掌柜可否替我谋个活计。” “三哥……” 林有天握了握拳:“如今,我只剩这双手。” *** 明明已是立秋,却不带一丝清凉,临近午时更是闷的发慌。 韩晴将三个孩子交给林宇文,趁着空闲,就随着香芸去了附近山头挖野菜。 大概是出来的有些晚,临近的山脚只剩零落的几颗野菜。不仅如此,天太热连山腰上的野菜也蔫了不少,两人寻了许久才采了些果子和野苋菜回去。 路过田边,韩晴又让香芸摘了些野菊回去,让她晒干泡水喝。 两人一边采着野菊,一边往回走。 香芸微眯着眼眺望天空,面上带了愁:“这天怪渗人的,咋立秋还这么热?晴儿,你说会不会下雨?” “瞧这天,怕是会,只不过何时下,就得看老天爷的意思。”韩晴说着说着眉头就拧在一块。 若是下雨,那可惨了。 庄稼地里的粮食还未赶收回来,若泡了雨怕是会烂掉,吃也吃不得。 到时候,林家可怎么办? 韩晴忧着心,回了家。 家中两个男人如走时一般,边看孩子,边抄书。 韩晴随意做了午饭,一个菜汤混着几个烙饼,管饱一个下午。 吃饭时,她将忧虑说了出来。 林有天两人虽然没有表态,但看神色也知忧虑重重。 果不其然,傍晚吃过饭后,林母就让韩晴第二日去地里帮忙。 次日,韩晴与两个嫂嫂一大早就起来做好吃食。 韩晴留了几个大饼给林有天和两个小的中午吃,小姑子与张氏一反常态,早早的收拾农具准备出田。 一介书生本该在家念书,更何况马上就要科考,可林宇文早已换上窄袖窄裤,手拿镰刀。 韩晴见林宇文不顾闲言碎语,下地帮忙,倒也不是迂腐之人,若真成了那死读书呆子,日后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别说是林宇文,就是六岁的林云海,因为稍懂事能帮上些忙,也是早早随着大人一块下了地。 至于林有天腿有疾,则是在屋内与两个孩童作伴。 一家人准备就绪,急冲冲就往地里赶。 大雨将至,大家唯恐慢了,收不齐粮食,那这个冬天也没指望了! 来古代第七日,韩晴终于第一次下地。 空气里没有一丝风,一身长袖长裤,更是闷得人从里到外冒着一股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