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占个坑。大家先别订阅吧,我现在去写第二更
11月10号,在市委领导的关怀下,东升在罐头厂和自行车厂举行了招聘考核,考核的主要对象是原罐头厂和自行车厂的原班人马。
很顺利,顺利到超乎程万里等一干市委的想象,或者说相比于国企的高福利低工资,东升的高工资待遇对这些国企员工的吸引力反而更胜一筹。
总归罐头厂和自行车厂的人员虽然冗杂,但大部分人的技术能力还是过关的。
硬塞下来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婆什么的虽然被刷了下来,但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人通过东升的考核,收入就比原来差不了多少,甚至只高不低,那又何必闹呢?
主要他们也明白,罐头厂和自行车厂早就不行了,这样下去迟早要破产倒闭。
现在东升接手,表面上看来是断了他们的铁饭碗,却又给了他们另一种希望,一种更有前途更有活力的希望。
没有东升,他们的铁饭碗又能捧多久呢?
关键东升没有一次性将那些考核不通过的人打死的,其实考核不通过的人也不少的,但还可以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培训,二次考核。
而那些不想再考核的还可以领到一笔遣散金……
一个是高工资欣欣向荣的企业,一个是看着像铁饭碗却已经拖欠他们几个月工资的老旧国企,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
连续两天,自行车厂和罐头厂的考核总算完结了,从中也挑选出了不少技术能手出任罐头厂和自行车厂的管理职位。
考核结束后,楚阳先是集结罐头厂的临时管理层开了一个会议。
会议上,楚阳首先发言:“首先欢迎大家加入东升,成为东升的一员。这是我在罐头厂举行的第一个会议,你们都是东升临时选出来的管理层,我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将罐头厂带出困境。
先前的罐头厂可以说是贝海的宠儿,享尽资源,得天独厚,却落到这个地步,现在谁能告诉我,原因是什么?”
“市场太低迷了,我们的罐头生产出来根本卖不出去,也接不到订单。”有人开口。
“不,罐头市场的黄金时期虽然过去,但市场可不低迷,只是大家过于将市场瞄准国外罢了。
有数据显示,过去一段时间,国内的罐头企业发展迅猛,国人的罐头消费水平却很低。
咱以人均年消费罐头量计算,美国为60公斤,西欧为30公斤,日本为15公斤,而咱们国内,人均不到半公斤,而我国目前有上十亿人口,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国内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潜力巨大。市场低迷都是假象,假如咱们国内的罐头消费量能提上去,哪怕人均提升一公斤也好,光是国内就让我们的罐头供不应求,这样的市场算低迷吗?”楚阳反问。
这可不是说笑,改革开放之后,83年到91年这段时间,实属于国内罐头的黄金发展时期。
粤省、闽江、江浙、辽省等沿海地区的鱼类罐头;湘省的柑橘罐头;南川省的肉类罐头;冀省的桃罐头;鲁省、云省的蘑菇、芦笋罐头……
一个个罐头厂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发展迅猛。
而这时候的罐头属于传统出口商品,出口量很大,在国外很受欢迎。不然今年又何至于发生罐头换飞机的佳话?
国内的罐头厂之所以半死不活,感觉市场萎靡,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竞争太大。
这可不是说笑,这时候的国内,可以说大到一个市,小到一个县甚至一个镇,必有一个罐头厂。关键大多数罐头厂都是跟风,没有拿得出手的自主产品……
咱举个例子,一个鱼类罐头爱好者到百货商店去买罐头,突然发现几款同种但不同厂家的鱼类罐头,他欣喜若狂,为尝鲜,将几款鱼类罐头都买了回去,尝了之后却发现几款罐头居然一个味道,差别几乎感觉不出来。
那是,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他会不会失望?会不会突然想把这几款罐头都拉入黑名单?一个个不思进取,只知道模仿摽窃他人,什么玩意?
哪怕他不把这几款罐头拉入黑名单,但既然知道味道差不多,选择的时候是不是随手拿一款就行了呢?其他几款咋办?还能活吗?
咱再给个数据,中国肉罐头生产接近半个世纪,行业处于成长期,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市场需求都有较好的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绝对是不健康的。
有学者做过统计,89年,中国肉罐头生产加工企业居然高达200多家,其中一半集中在华东地区。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华东地区才几个市?能容纳得了上百家罐头企业吗?关键多数企业仍属中小型企业,竞争力远远不足,想要出口都难。
集中的罐头企业也使罐头原料价格提升,空罐价格上涨等等,变相也增加了成本,削弱了罐头企业的竞争力。
于是乎,有的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偷工减料,随意降低质量标准;又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