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钱,这对于每年的俸禄仅仅只有四百四十四石(三百石者,每月俸禄四十石;比三百石者,每月俸禄三十七——节选《后汉书》),换成钱也就只有四万多钱的姜伯而言,绝对是一笔庞大的巨额财富了。
所以,当听到赵旭一下给他们百万钱让他们拿去分配,立下堂下的姜伯一下也就不由变得兴奋起来。
而对于此呢,赵旭也就不禁笑了笑。
他要的便就是这样的效果。在如今这个时候,他需要让人知道,那就是‘只要有人能够为他立下这样的功劳,他就一定不会吝啬赏赐。’
乱世当用重典。
赵旭一直都很赞许这句话,不过所谓的“重典”出了严惩之外,自然也要有为之匹配的重赏。如此,才能够让下属们有做事的效率。
因而当姜伯跪在地上连连叩首时,赵旭也就不由笑着勉励了他一番,并交代道:“这东西的确是国之利器。所以,我需要你们在最快的时间内,为我锻造出一千柄这样的宿铁钢刀。时间宝贵,越快越好,你明白吗?”
“诺,诺。且请将军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两个月之内,我们一定为将军您锻造出一千柄合格的宿铁钢刀。”
“很好,”赵旭不禁再度满意的点了点头,“那便就退下吧。”
“诺,诺。”
姜伯连连应了两声,当下也就不由低着头,十分恭敬的退了下去。
而等姜伯退下,赵旭又看了看手中这把寒光闪闪的钢刀,也就不由对着立在一旁的赵骐招了招手,将手中这柄钢刀直接赏给了他。
然后自觉心情大好的赵旭,接着也就不由离开了城池,策马去了城外营垒。
而说到这,也就不得不说一下在如今时候,赵旭这个做假司隶校尉的破虏将军,帐下所拥有的兵马了。
首先,为了能够稳定河内郡的局势,赵旭便不由让骑都尉庞德留在了河内郡,并给予了庞德五千精兵。但不管是庞德还是现在的河内太守贾诩,他们都没有招兵买马的资格。
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赵旭这个顶头上司的命令,河内郡的兵力定额就是五千人,不得扩张。
而河东郡呢,因为河东太守依旧是由赵旭兼任。所以河东郡这边,才是真正的大军云集之地。前不久,加上扩充进来的几千名降卒,河东郡的兵马足有二万一。
不过在之前的时候,因为董卓又给了赵旭一万人的兵额,使的赵旭能够名正言顺的统领三万五千人。
因此,在秋收之后,赵旭也就不由在河东、河内两郡再度招了一次兵。
两郡各自招募了两千兵马。
如此,河东郡驻守的兵马也就不由便成了二万三,而河内郡的兵马则是七千人。两郡兵马相加,共计三万人。
而这,则也是赵旭此时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毕竟这三万人都是吃军饷的,而并非说只是每天管两顿饱饭就行了。
在赵旭的军中,一名步卒一月的军饷是六百钱,骑卒是一千钱。而这三万兵马中,骑卒的兵力则维持在了五千人。这也就是说,即便不开战,赵旭每月的军费支出,便就足有两千万钱之多。
两千万钱,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就这样说吧,像河内郡这样人口有近八十万的大郡,一年内丁税、粮税、商税等所有税收相加,应该也就只有一亿五千万钱左右。
而河东郡这边则略好一些,因为境内有盐铁之利。所以每年的税收差不多有两亿多钱的样子。
但即便是这样,抛去军费开支,赵旭手中真的也就不剩下什么钱了。
因而除非能找到什么开源的好办法,否则养兵三万,就是赵旭的极限。如果在继续扩张兵马,赵旭的经济就要崩盘了。
可开源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就太难了。
毕竟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普通百姓除了向朝廷缴税之外,手里根本就无钱可用。很多乡下地方,到现在还都是以物易物。
百姓手中没有余钱,那么就算你真的烧出了透明玻璃造出了肥皂又能如何?除了当奢侈品外,这东西有毛用。
所以每当赵旭回想起前世看过的那些脑残YY文时,都忍不住在心中暗自腹诽。
什么回到三国发展资本主义,你丫你有病吧。
这个帝国到现在为止,连给老百姓种地用的铁农具还都没能做到家家户户人手一把呢,你就发展资本主义,你死不死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水平达不到,什么先进的社会制度,全是空中楼阁。
因而赵旭在一开始,也就没指望过那些个所谓的肥皂玻璃。
而前不久,兵曹掾史姜伯向他禀报炼钢技术有了极大进展时。说实话,在那个时候,他的确生出了对外售卖钢刀兵器的想法。
毕竟这也算是军火买卖。在这个乱世卖军火,那肯定比卖肥皂和玻璃这种奢侈品来钱快。
但这种想法,终究也就只是个想法,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