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城,李江拿到兰芳社送来的情报之后,也颇为意外,宁王反了,现在可是英宗时期,那位正德年间的宁王虽然造反了,但是因为王阳明存在,很快就被王阳明平定了,历时才几十天而已。
现在王阳明尚未出生,倒是他的父亲王华已经出生了,只不过那也是一个小孩。
可以说,没了王阳明,此时的宁王会不会如他的后世子孙那般,迅速被大明平定,还是一个大大问号。
李江之所以这么认为,那是因为这位宁王选的时间太巧了。
目前江南整体很不稳定,而朝廷的平叛大军还未完全将福建的叛军平定,各地义军与盗贼四起,朝廷需要派遣更多的兵力来江南,否则宁王一旦顺着长江而下,很快就会攻打到应天府。
一旦应天府被攻占,其政治意义就不一样了!
应天府的地位可是仅次于大明北方京师城的,若是被造反的宁王攻占,这绝对是大地震,对于朱祁镇,可是颇为不利的。
再说,现在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随着他的从上到下改革,不少官员与士绅都对他这个皇帝很不满,若是各地的宗亲藩王也加入到这场对抗当中来,朱祁镇恐怕都无法睡安稳了。
事实上,如今已经有不少藩王开始行动了,就比如那山高皇帝远的几位藩王,如甘肃地区的一些藩王,还有蜀王。
没错,作为从太祖时期就存在的几位大藩王,蜀王可以说是蜀中地区最大藩王,也是势力最大的一位,这位可是对皇帝之位,极为热切的。
除此之外,西南地区的一些土司也开始与藩王勾结,开始逐步吞并周围领地,尤其是播州府等区域。
而对于这些,身在东阳城的李江自然不知道。
此时的他更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大明京师,皇宫之中,朱祁镇大为震怒,他一边直接下令让于谦出面,统帅全军,调拨五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扫灭所有叛军,而且他还下旨给于谦,叮嘱他一定要在江南进行镇守一段时间,目的自然在于扫清一切反对他这个皇帝的势力。
为此,他不仅调拨了大量的精兵良将给于谦,还让王骥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重臣调到了他麾下,让他二人一起平定叛乱。
于谦作为内阁首辅,居然被调到前线去担任军事上主帅,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于谦也即刻率兵出发了。
这在外人看来,这是朱祁镇对于这次平叛的重视。
但事实上,这是朱祁镇的一石二鸟之计,他对于那些叛军根本就没有看在眼中,真正让他派于谦南下的原因,还是在于想趁此时机,将江南整肃一遍。
这就是朱祁镇的特别之处,他其实早就想这么做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这次正好,派遣于谦出马,叛乱就是一个最好的借口。
.........
大明朝廷派出重兵南下,并且领兵之人还是内阁首辅于谦,这既是一位朝廷重臣,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
消息传到江南,不少叛军都人心惶惶,害怕不已,纷纷逃散,有些叛乱的官吏,也纷纷反正,宣布与宁王断绝关系。
这下,宁王府内,作为造反的核心,宁王颇为气愤,但是他也没办法,那些人都是墙头草,之前之所以投降他,自然是因为他强逼加上贿赂所致,如今朝廷派出了于谦这位威望颇高的统帅,又派出了精兵五万。
要知道那可都是南征北战的边军,火器众多,而且打过瓦剌、鞑靼、女真等外敌,这样的精锐士卒可不是他们这些位于江南,养尊处优的卫所兵所能比的,就算是宁王,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自己麾下的七八万人根本不是其对手。
他麾下的人马顶多算是乌合之众,要想对付朝廷派出的五万精锐大军,几乎没有胜算。
更何况,这次朝廷不止是让于谦率领五万大军南下,而且坐镇在两广的王骥麾下也有一支赫赫有名的狼军,这支军队人数不多,但是都是精挑细选的,有一万人,而且其中三千人马都是侗族,都是山中的山民组成,战斗力极为强悍,而其他人有着收服的海盗以及训练火器多时的良家子弟,仅仅这一万大军,就让宁王喝一壶了。
如此南北夹击,恐怕很快他就要被打回原形!
如此危急时刻,宁王第一时间想到了蜀王,作为藩王,他当然清楚此时能够救他的就只有蜀中地区的藩王蜀王了。
只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蜀王离他太远了,若是等他来救援,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
而且,他并不知道,此时的蜀王,也已经开始退缩了,当他知道朝廷派了于谦这位主帅南下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掩盖了造反的迹象,将某些知情者秘密处决了。
各地的藩王也都如此,他们在得知此事之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倒是其中一位藩王,似乎并无顾忌,反而更加上窜下跳,开始到处活动,这让暗中监视的锦衣卫都觉得此人真是不作不死,这样下去,迟早要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