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日子里是最惬意的,也是李江最为放松的日子,他每天除了陪着张娟,就是钓鱼,偶尔也会去看看自己儿子的学业。
只是,这样的惬意日子随着一封文书的到来呗打破了。
大明恩科考试已经开始了!
比此前再次提前了一个月。
好在此时所有士子已经提前一个月来到了京师,科考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随着数千士子进入到考场,整个京师也被彻底戒严了,尤其是考场附近道路,禁军已经封锁了道路,就连朱祁镇也出了宫,坐镇在考场,由此可见,朱祁镇对于这次恩科考试的重视。
于谦作为内阁首辅,自然也随着朱祁镇驾临了考场,他甚至是这次的考场监察,参与了这次科举考试。
一连数天的考试,朱祁镇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吃住都在考场,这样的重视程度着实让不少士子都为之感动,他们觉得士为知己者死,作为皇帝,能够如此重视他们,他们必定衷心陛下,为其好好办事以报皇恩。
看到这一切,内阁各官吏都十分感动,唯独朝堂之上的那些旧臣却是心中暗自着急,因为一旦这些士子考中了进士,他们很多人肯定会被这位陛下以各种理由调离,而后彻底取代他们在朝堂之上的地位。
如此一来,朱祁镇的计谋便会得逞,整个朝堂就真的将会被朱祁镇牢牢控制在手中,他们将没有一丝一毫的自主权了。
换而言之,臣子的权利将会彻底被皇权所占据,朱祁镇将会成为真正的“独裁者”。
对此,他们除了感叹,也只有无奈了,毕竟他们此前已经失去了许多权利,而勋贵们也失去了军权,早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这一切了。
所以当恩科考试结束,结果还未曾出来时,这些人便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找退路了。
首先,他们想到的当然就是汉华王国,作为大明的高官,他们深知汉华王国的强大,如果能够前往海外,或许还能免于大明这位陛下的清算。
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加入汉华王国,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收档其次便是如何突破京师城的问题,其次,即使出了城,还需要防备无处不在的锦衣卫与东厂的人马。
要知道自己兰芳社的力量大规模撤出汉华王国,仅存的力量也由明转暗之后,锦衣卫、东厂便在朱祁镇这个皇帝之下大规模扩张,甚至很快就达到了数万人之多,这么多人自然防卫极为严控,他们要想顺利逃离,几乎不可能。
但是如果继续留下,他们怕朱祁镇会跟他们秋后算账。
勋贵还好,反正他们之前并未掌控朝堂,真正让朱祁镇忌惮的还是文官势力,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天下儒生士绅阶层,这些人如果不为朱祁镇自己所用,那他们就没必要存在了。
对于这些,这些文官心中自然一清二楚,所以在很早之前,许多人就已经致仕了,而文官之中的三大领袖,也就是三杨,也是以各种理由上奏过要致仕告老还乡,但是不知处于何种原因,朱祁镇一直没有批复,再加上很早之前出现过有大臣擅自回乡的事情,朱祁镇就更加警惕了。
这样一来,大部分文官只得整日躲在家中,惶惶不可度日了。
…………
恩科考试之后,进士人选很快就被公布了,最后的殿试当中,头名以及三甲也都被公布了。
最终一个叫刘抚的人获得了状元头衔,孙能与彭伟成为了榜眼与探花。
这三人很快就被朱祁镇下旨册封其为工部侍郎,刑部侍郎以及礼部侍郎。
而而其他进士也分别授予了不小的官职,而没有按照以往科考那般,即使是状元,也只是从七品小官做起。
此等圣旨一出,不仅仅整个朝堂都为之震动,这天下读书人都为之沸腾了。
这可真是开科举制度一来先河,尚属首次!
的确,这状元榜眼探花居然直接就担任一部副手,这听上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可事实上,朱祁镇就这样做了,他不仅做了,还刻意规定,刑部、礼部,工部三部尚书可以直接致仕了。
而理由也相当简单,那就是年老体弱,怜惜其身体,允许其告老还乡,以示隆恩。
紧接着,朱祁镇再次放出大招,他将三杨直接调到了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这三个职位上。
可是要知道这三个职位根本就没有实权,虽然看似是是正一品,可没什么卵用,朱祁镇连太子都没有,哪需要这三个职位。
再说,这三个职位大多都是死后进行封赏,何来生前就让其坐在这个位置上,这很明显就是要将这三人从原本的官位上移开,给真正忠心听从他朱祁镇的人騰位置。
朱祁镇如此明显的举动显而易见了,他已经开始动真格了。
朝堂之上的大换洗已经开始了!
而就在此时,远在东阳城的李江在关注什么了?
他当然不是在关注大明朝堂之上的事情,而是另外一件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