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回到十日前。
那时候对瓦剌的战争刚刚结束,大明军队也返回到了各个边镇驻地。
在大同府内,此时的大同总兵正在接待着一伙神秘人,这伙神秘人是趁着夜色来到府上的,在府上待了不到一炷香时间就迅速离开了,在这之后,大同总兵随即派出了数名亲卫分别朝着四道城门而去,而后消失在黑暗之中。
与此同时,大同总兵也迅速来到了一座民宅之前,瞧了瞧门之后,即刻走入了其中。
........
三日之后,大明北疆各个边镇都开始了军事动员,各地粮草也纷纷装入车内,军械等物资也开始准备,似乎又要开战了。
然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巡视的兵部官员到来,却及时叫停了这一切,也正是因为如此,各个边镇的士卒都不禁有些失望。
其实对于这次与瓦剌交战,将士们是持支持态度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戍边了许久的士卒,对于边境已经深恶痛绝了,但是北方有着强大的北元残余力量,他们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甘愿守在这里,为的就是不让自己身后护着的家人遭受北方草原民族的袭击。
可现在,一个一举歼灭瓦剌大军的大好机会就摆在面前,他们却不得不遵照明上面的命令,退回边镇,不得出战,这让他们极为憋屈。
而憋屈的同时,也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无尽失望。
因而,在军中,暗地里不少人都在传言,是不是朝廷之中有奸臣,甚至在某些人的窜连下,还有少许人在计划暴动,想要跟朝廷讨要说法。
而就在三日之后,甚至在大同府还闹出了一则小规模的兵变,虽然被镇压了,但此事还是被那名巡视的兵部官员报上去了,而且随着他这一报,朝廷上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论。
而这也是为何文官势力与武勋在朝廷上争论不休的焦点所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得到消息的朱祁镇大为愤怒,派了人送密信给英国公张辅,让他将计划提前。
............
汉华王国大统制府。
李江的到了张怀普送来的书信,信中的内容他很快就看完了,但是却让他陷入了无尽深思当中,在他看来,这张辅乃是醉翁之意不在家呀!
这非常明显,就是希望通过张娟来让自己改变主意。
改变什么主意了!
当然是继续与瓦剌作战的的主意。
原来,当瓦剌战事告一段落之后,李江便命令腾格尔斯直接撤军了,汉华王国大军会只留下在奴尔干都司少数几个据点,其余军队与人员全部撤出,撤到济州岛上来。
也不知道张辅是从什么途径这么快得知这则消息的,毕竟这个命令下达还只有三天时间,而且腾格尔斯恐怕还未收到消息。
但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不管张辅是如何得知消息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就算李江派人撤回命令也已经来不及了。
如此一来,李江就疑惑了!
既然张辅得知了这一切,又为何要提及此事了?
“莫非是.......张怀普会错了意?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忽然间,李江脑海当中闪过了另外一种可能,他想到这,随即将手中的书信再次看了一遍,顿时发现了一丝不对劲的地方,嘴中嘀咕道:“或许还真有这个可能!也许是因为对方也说得不清楚,这张怀普脑中一补充......便.......!”
不得不说李江还猜得八九不离十,事实的真相还真如他所料想的这般,其实张辅哪有这个能力这么快就得知汉华王国大军从奴尔干都司撤军的消息。
张辅原意只是想通过张娟来拉拢李江,想让李江支持朱祁镇,而不是大明朝廷!
没错!张辅在乎的并不是什么国家社稷,也不是北方战事,而是大明正统问题,朝廷权利分配问题。
因为武勋如果失去了皇权,那就什么都不是,他们只有绝对忠心当今陛下,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权力。
而这也是张辅为何不遗余力的支持朱祁镇的根本原因所在。
...........
一晃又是几日过去了,在得到张怀普的书信五日之后。
李江派去琼州府的人返回了大统制府。
在与张怀普进一步确认之后,李江得到了他会见京师来人真正的原话。
在看完这些原话之后,经过分析,李江终于明白了张辅的用意,对此,他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不做处置,而是等待一段时间再说。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李江觉得,张辅此时支持朱祁镇根本做不了什么事情,因为大明朝廷真正掌舵人乃是李太后,如果朱祁镇要想彻底夺权,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或许过个四五年,那就不一定了!兴许那个时候才是汉华王国支持朱祁镇的最佳时机。
当然,其实早在宣德时期,李江就埋了一颗钉子在大明皇宫之中,这便是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