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四爷尽量给儿子们合理适合的安排,真正器重的儿子却始终只有一个。
选定之后,他所有资源都会向选定的儿子倾斜。
一般而言,他不会半途更换人选。
顾瑾就是他选中的儿子,集中了他所有的心血……也是他给自己选定的未来靠山。
隆庆帝微微颔首,迈步出门。
陆铮安排人保护此处,他同顾瑶说了几句后,带侍卫先返回京城。
顾四爷是找到了,陆铮想借此机会仔细筛查京城,尽量揪出潜伏进来的辽东探子。
陆铮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辽东可汗怎么就这么大的胆子?
他敢亲自来京城!
完全没把陆铮放在眼里,倘若没有中原人接应,辽东可汗怕是没这么容易放心大胆的进京。
辽东可汗落网,对即将打响同辽东的战争很有好处。
等到活捉辽东可汗消息传开后,官员们未必再想着一战收复辽东,会有人建议用谈判逼辽东俯首称臣。
陆铮不是战争狂魔,他也不想打仗,但是他更不愿意把危险留给后代。
既然这场仗迟早都要打,为何不是他来之指挥?
陆铮彻底清洗探子之后,他出征后也能更放心一些。
因此,陆铮匆匆赶回京城,锦衣卫配合他行动,陆铮捉了不少嫌疑人,甚至抓了一些有嫌疑同辽东可汗勾连的朝臣。
有武将,也有文臣。
被抓的武将勋贵夫人们纷纷上镇国公面前哭诉冤枉。
一向心软犹豫的镇国公这次意外的强硬,“一切都以铮儿为主,我相信铮儿不会冤枉一个人。”
陆恒知道得消息比来自己面前哭得女人更多,他认可陆铮的判断,有人叛国。
其实看到陆铮送回来的名单时,他不是没有过怀疑,觉得陆铮打击面太广,名单上的人有几个都是陆恒所器重信任的人。
他怕陆铮有私心借此机会报复。
陆恒记得顾湛说过的话,相信儿子!
外人再亲近都没儿子亲近。
陆铮的品行不至于冤枉报复他们。
随着陆铮送回来的审讯口供越来越多,镇国公越发生气。
以前在疆场上淤血奋战的人堕落了,他们倒是未必就有叛国之心,只是他们没少同辽东人私下做生意。
贩卖人参等药材,把盐铁等物品贩卖到辽东,赚取丰厚的银子。
辽东可汗就是借着生意,得到他们签发的通关证明,辽东可汗易容便装后,大摇大摆来到京城。
“该死,他们都该死!”
镇国公对陆铮说道:“一个也别留,上报陛下之后,恳请陛下立刻勾决,不用等到秋后,他们不配继续活着,在他们收取辽东人银子时,怎么不想想当年死在辽东铁蹄下的同袍?怎么不想想太祖如何艰难把他们赶出中原,太祖同父亲至死都不忘留下遗言,收复辽东,彻底解决中原的隐患。”
陆铮递给陆恒一杯茶水,老国公可未必就死了,太祖当然是死了的,甚至把李家祖上埋在自己身边,葬入太庙。
陆铮原先以为是对功臣的嘉奖,收集的消息越来越多之后,陆铮判断太祖是怕人家跑了吧。
这么算起来,没准老国公才是最腹黑的一个。
当然他这些天忙星空不着边际的推测只会同顾瑶私底下讨论,而不是同镇国公说。
陆恒狠狠发泄了一通,跌坐在椅子上,“他们变了,亏着这次揪出了几人,本来我还打算让他们辅佐你……”
一旦他们把陆铮的作战计划泄漏出去,陆铮怕是得陷入苦战,没准还会……陆恒不敢继续想下去。
“我只会用我自己看中挑选出来的将士。”
陆铮根本就没在意过陆恒使出来的将士,不是信不过,而是他们已经没有年轻时候的锐气,更贪图安逸。
陆铮重新调教他们,还不如教导热血的年轻人,至于战场经验……陆铮不认为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陆恒自嘲说道:“皇上一直想让我把陆家的人脉交给你,我也觉得这些东西对你有用,可你根本就没想过这些人脉。”
“自己训练出来的将士更靠谱,用起来也顺手。”
“……我们终究是落伍了。”
镇国公叹了一口气,“陛下带着顾四爷去皇庄休养,最近几日陛下时常把何大人等人叫过去,仿佛陛下有意花银子修善一座园林,集齐美景,用来消暑度假。”
陆铮点头道:“我也听说了,何大人带人做了估算,需要几百万两银子,这还只是前期的投入,这几日御使弹劾的折子逐渐多了起来,矛头虽然不敢直指岳父,在奏折中有不少都暗示陛下不该听岳父的建议。”
“几百万银子投入对你征战也有影响,陛下也快召见我了,我是同意还是反对?”
陆恒自知躲不开,很想听听陆铮的意见。
陆铮说道:“修善一座可以传承后世的园林,彰显国朝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