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氏这次带了长子,幼子,小女儿来,还有一个女儿和谨彦同年,只不过,过年前就已经订了亲。 也是后来苏氏给谨彦解释,谨彦才知道,原来订了亲的姑娘,是只能待在家里,不能跑出去了的。 杨家的宅子本来就很紧张,像苏氏是每晚都回府。 至于谨彦则是和杨氏挤一起。 之前大杨氏三姐妹住的院子,早划分给下一代了。 大杨氏带来的儿女人数还不少。 因此,杨氏便提出,让谨彦每天和苏氏带着表妹表弟们回府,至于大杨氏则和她挤挤睡睡。 谨彦倒是不反对,西府也就比东府小了那么一些些罢了。 所以,那时候谨彦一家在江南的时候,老杨氏便把西府三分之一的宅子给出租了,一年得个一百多两的租金补贴家用。 哪怕现在谨彦一家回来了,因为院子也够用,因此,也没有把那宅子收回来。 杨氏虽然好心,不过,大杨氏有些不怎么乐意。 在她看来,她们一家也只需要两间屋子就成,男一间,女一间,她的要求也不高,怎么诺大的一个杨府就挤不出两间来了? 大杨氏和杨氏的脾气性格大不相同。 她是外祖父夫妻得了两个儿子后的头一个女儿,自然是娇宠备加。 后来嫁入了夫家,由于肚子争气,五年生了三个儿子,在夫家的地位自然极为稳固了。 在古代,一个女人在夫家的地位,除了娘家靠山硬之外,还和生的儿子数量有关。 因此,大杨氏在夫家也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个性。 谨彦见大杨氏如此,便也不开口说话了。 讲真,一开始听说大杨氏回府,她挺高兴的。 母亲很多年没见面的姐姐回来,母亲心思也能扯开些去,心情也会好些。 心情好了,免疫力自然也加强了,到时候,孕吐也能少些,母亲和肚子里的弟弟妹妹也能增加些营养。 可大杨氏倒好,刚才吃午饭的时候就开始训谨彦胃口大,不像一个姑娘家,没规矩噼里啪啦的训了她一大堆。 从小到大,她都没有被人这么训过,还真的挺不习惯的。 谨彦一开始来杨府的时候,也挺担忧的,主要是自己的胃口实在是太大。 可胃口这东西吧,还真的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往往不爱吃东西的人,少吃一餐两餐的,还无所谓。 像她这样的,到时到点不吃点东西进去,那是直接躺地上挺尸…… 这也是她在宫里“声名远播”的一个原因了。 而京城很多贵族人家都是有所听闻,至于杨家上下,也是知道这件事。 你想啊,皇帝的威严也没阻止自家外甥女少吃呢,你说你能和皇上比? 小命要不要了? 更何况,外甥女毕竟是自己人,人家的官位还比杨家上下任何人都要高,你委屈谁也不能委屈谨彦这孩子呀。 特别谨彦身居高位,还每天亲自侍候外祖母,母亲汤水。 待长辈恭敬,和同辈客气,待晚辈也十分和蔼,特别会哄孩子。 别说几个舅舅了,哪怕是几个舅母都在深恨自己的肚皮不争气,倘若谨彦是自家的娃就好了。 特别是二舅母,想当年徐氏还有提过,要和沈家亲上加亲的。 她那时候听说谨彦是个傻的,就不乐意,觉得婆婆要照顾女儿,也不能害她儿子一辈子。 因此,第一时间给儿子相看了一户人家,订了亲。 现在想想,真的是一步错,满盘皆落索啊!! 至于两个怀孕的表嫂更觉得自己的福气还蛮大的。 自己的儿子还在自己肚皮里呢,就能受到他们表姨的熏陶,指不定将来也会像表姨这样有出息。 谁叫谨彦一得闲,就对着杨氏和表嫂们的肚子念四书五经来进行胎教呢? 就算没这么有出息,当大官,有这份孝顺也可以啊!! 所以,杨家上下,都还挺喜欢谨彦的。 别看人家胃口大,可沈三很早就掏出一千两银子了。 沈三的借口说是自己的闺女会吃,所以,麻烦几位舅爷安排些伙食。 可是人都知道,人家那真的只是借口罢了。 谨彦虽然会吃,可餐餐馒头花卷稀饭的,能吃得了多少银子。 沈三还不是想着法子补贴杨家。 别看只是一千两,可沈三跑出跑进,又出银子又出力的,杨家三兄弟自然是看在眼里的。 之前,谨彦被大杨氏训斥,占着一个理字,她毕竟是谨彦的长辈。 可现在,大杨氏这样挑剔,别说那几个舅母了,哪怕是杨大舅他们也有些不高兴。 本来杨府就没扩张过,杨家的男丁呢,又都是会生的。 现在三个杨舅舅没出嫁的女儿,还有孙女们就挤在一个院子里。 至于有好几个儿子,也是挤一个院子里的。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腾出屋子来? 倘若不是杨氏怀着身孕,杨氏和沈三夫妻俩,肯定也是因为没地儿住,早晚回家的。 可现在,你能让杨氏挪地儿吗? 不看杨氏的女儿谨彦的面子上,也看在他们的亲爹老是念叨,想让次女多生一个孩子的心愿上啊!! 因此,杨大舅便想了个法子,向邻家租借宅子。 再过几天,他们的小妹小杨氏也要带着儿女进京,小杨氏的娇惯不亚于大杨氏。 还不如租个宅子,到时候让两姐妹去宅子哪儿落脚。 等大杨氏一家搬去宅子的时候,徐氏才叹了口气,然后把谨彦招到身边,拉着谨彦的手道,“好孩子,受委屈了吧? 都怪外祖母不好,以前太疼你大姨了,养成了她这么娇纵的性子。 你大姨人不坏,就是嘴快些,不合她意的就胡说一通。 这几年,你大姨心里也苦啊,自从她公婆过世之后,你大姨夫左一个妾氏右一个外室的……唉……” 徐氏摇了摇头,当年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