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楚国使者回到楚国复命,着实将楚怀王的肺叶都要气炸了。
尽管年事已高,他还是忍不住一脚踢翻了桌子,酒食泼了一地。
“竟然敢戏耍本王!待我抓住张仪这个小子,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话虽然如此,但没少领兵打仗的他怎不清楚,那张仪之计策已经成功,断了齐国和楚国的联盟,得罪了楚国朝野,又怎么可能再敢踏入楚地半步呢?
想来想去,楚怀王仍然不能咽下心中的这口恶气,那张仪怎敢私做主张,假传秦惠王之命呢?定是上下勾结,暗算楚国。
作为一霸强楚,消息在各大诸侯件一传,自己岂不是留下个“蠢王”的名声?
盛怒之下,他决定立即派遣大军攻打秦国。
大臣陈轸得知楚王的决定后,力劝怀王:“我们虽是中了张仪那个黄口小子的奸计,恶气难泄,但是目前的事实楚国已经和齐国交恶,那齐宣王心中的怒气并不比大王少啊,此刻陈兵十数万于楚齐边界,若是此刻贸然伐秦,且不说那秦国天险难以突破,若是齐国大军乘机夹击我国则后果不堪设想!”
楚怀王此刻正在气头之上,哪里听得进意见,强令大军二十万,浩浩荡荡来攻打秦国。
此时张仪已经和秦惠文王商议完毕,楚国兴兵来犯,也属于符合他们的意料之中。
此时的秦国从政治、经济、法令直到军事上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待大军压境,不仅毫无慌张,甚至完全当做练兵的军事试炼场。
不待楚国大军来到秦国城下,秦军兵分两路,直接截击楚国大军。十万秦锐士丝毫不将两倍于自己的敌人放在眼里,强弓劲弩铺天盖地的洗礼之后,五百战车奋勇而出,后面甲士犹如钱塘江水潮信一般,猛扑过来,所到之处鲜血分钱,人头滚落,哀鸿遍野,尸积如山。
楚国大军折损三成、抵挡不住,溃逃百里而去。
那边厢,齐宣王正气不过楚国辱骂他之事,见那秦楚开展,真是幸灾乐祸的大笑一番,随后出兵攻打楚地,杀死楚国守军无数。
楚国腹背受敌,难以维继攻势,只好撤回大军防御齐国的攻势。
......
这样一来战事放缓,秦、楚、齐均不想扩大战争的规模,让另外的一方坐山观虎斗,垂手获得渔人之利。
但夹在中间的楚国毕竟是最大的输家,面对强秦之重压,不但商於六百里之地没有收回,反而割让城池两座,倒贴了六百里土地。
楚怀王再一次被气炸了。
齐宣王倒是“宽宏大量”,眼见楚国在这场闹剧中吃了大亏,也就将囚禁在齐国的楚国大夫屈原释放回国。
那屈原何尝不也是憋了一肚子气--楚怀王派他出使齐国递交友好诏书,合谈正在一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突然蹦出来一个疯子,代表楚国来咒骂齐国,害的自己背了黑锅,下了监狱。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紧箍咒从小便戴在他头上,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大王发火,只能将矛头对准那“鬼蜮之心”的张仪。
“一待逮到机会,不等那伶牙俐齿的小子,开口便退出去斩首!”尽管张仪复还的可能不大,屈原还是反复和楚王建议。
楚怀王也深感张仪的口舌厉害,暗暗下定决心,不再给他以施展口才的机会:“寡人倒要看看,是他的嘴快还是我楚人的刀快!”
楚国一方面继续防范秦国,一面仍旧沿用老办法,逐渐修复与齐国的关系。
尽管楚、齐均称自己为第一强国,但今非昔比,怀王和宣王心知肚明,就算两国联手,也未必是那强大秦国的敌手喽。
按照屈原和陈轸政治倾向,秦国是不能相信和作为盟友的,继续和齐国联合对抗强秦是必由之路。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冷静外交修复,齐楚两国逐渐再次达成了共识。
消息传到秦国,秦惠文王感觉很不满意,拆散“合纵”是秦国对外扩张的基本手段,至少瓦解强国联合对秦,才能铸就最后武力扩张的基础。
仅仅得到楚国六百里土地怎么更够满足誓要建立一番丰功伟业的秦惠文王呢?
可是秦国除了在此派遣大军进行征讨之外,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然而虽然现在张仪的师兄苏秦已被刺客暗杀,但“合纵”的思想已经成型,合纵之势已成。
秦国妄兴刀兵,恐怕引起多国联合抵抗,恐怕仅凭一国之力未必能讨到什么好处。
在这为难之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张仪又站了出来,向秦王请求再赴楚国。
不管是张仪和朋友还是对手,都十分惊讶,他张仪戏楚,早就成了妇孺皆知的段子,楚怀王赌咒发誓要将其碎尸万段也是事实。
这档口去自投罗网,不就等同于自寻死路吗?
张仪却十分坚持,口称此举虽然凶险万分,在当前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眼见丞相如此坚持和自信,秦惠文王也就只好批准他再去楚国。
这次张仪不再带上珍奇古玩,而是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