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尼卡斯河的大溃败震惊了整个波斯帝国。
庞大波斯帝国一度被希腊人认为是东方的尽头,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大流士统治着已知世界的五分之四,是世界上权利最大的君主。”
然而这个整个庞大的东方帝国从伟大的居鲁士大帝开始,直到今日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尽管历代君主都实施了光荣的远征和组建了强大的军队,但仍然掩盖不足一个问题,在当时,这样大的疆域统治起来是在是太困难了。
远征希腊还是印度?波斯人一味追求外部扩张,却没有料想到其实真正危机正在内部悄悄积累。
大流士三世并非一个霸道强横的君主,他高高在上,尽管被大多数臣民赞颂为宽仁、勇敢,但他终究不是一个战士,这是他和亚历山大的最重要的区别。
亚历山大在战争中总是身先士卒,毫不畏死,这种行为会极大的鼓舞将士们的勇气。
而波斯人的帝王也同样影响了他的总督们,他们总是躲在后台指手画脚,往往对潮水般退下来的士兵表现出无奈。
在数十年利益的摩擦之中,总督与总督之间的矛盾极深,各位总督和皇帝的之间猜忌也是十分严重。
亚历山大花了几周时间进行休整,三位波斯总督被诛杀,他们的主力部队被重创,在这段时间里塞琉古占领了弗里基亚;瓦西里占领了萨迪斯;我占领了吕底亚,前出至西里西亚,于是几乎整个小亚细亚落入了亚历山大手中。
整个地域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波斯人群龙无首,一触即溃。
通过暗探不断递送的情报来看,大流士三世和宫廷贵族们担心遭到灭国之灾,正在集结全国的军队。
决定开展一次大会战。
眼下横亘在亚历山大眼前的最大障碍就是卡帕多西亚的哈利卡那瑟斯要塞了。
要知道,数十万块巨石堆积而成的要塞和夯土筑城的一般城池是截然不同的,大块的岩石堆砌让城墙显得坚不可摧,哈利卡那瑟斯要塞一共有六座巍峨的塔楼,面积宽大,足以安置弩炮甚至投石机,城墙之上可供骑兵奔走,这极大地增强了城池守卫的机动性。
重骑兵和龙骑兵可以通过高速移动,变成阿喀琉斯手中坚不可摧的巨盾,进行游走防守。
要塞高十五米,居高临下的的弓箭手具有先天优势,可以说在地利上,此城远远超过之前的底比斯城。
大流士三世寄厚望于哈利卡那瑟斯要塞,他希望马其顿人在此遭遇重创,再不济的话,也能拖住亚历山大的铁蹄,为他的总动员赢得时间。
从营地行五日便能从远远的地平线上看到波斯式的建筑露出地平线,而不是整齐的长矛尖端。
这说明波斯人是要固守要塞,拒绝和马其顿人打一场堂堂正正的地面对决。
大约有一百名骑兵负责整个要塞的勘察任务,经过反复确认和细致侦查,方圆五十里内是不可能有波斯人的伏击部队的。
和从前一样,在营地还未完全搭建完成的时候,亚历山大就开始和麾下的将领们一起研究作战方案。
有人曾提出过从西里西亚路线,留下一部分部队包围这个易守难攻的要塞,等到尼尼微等波斯腹地的城市接连丧失后,此城就会不攻自破。
这倒是一种巧妙的策略,却不符合亚历山大的风格。
与东方人截然不同,西方人似乎一直都不注重玩什么计谋的,在战争上他们表现了硬碰硬的刚直本色。
这种精神几乎一直延续到中世纪都不曾改变。
无论是“上帝之鞭”阿拉提攻打欧洲;还是“草原雄鹰”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西征,西方诸国总是想和这些所谓的“野蛮人”堂堂正正的一决高下,但绝大多数都会败下阵来,使得整个西方世界差点没游牧民族屠戮贻尽,他们恐惧地将其称为“黄祸”。
波斯人这次见识到了马其顿步兵方阵的厉害,明白自己的步兵远远不如马其顿人,骑兵也难以发挥优势,遂决定固守要塞,拖上一天算一天。
亚历山大是绝对不会选择绕路的方针的,踢碎阻挡他前进路线上的每一块石头,这才是他的性格。
投降或是毁灭!
面对巨石要塞,完全依仗蛮力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亚历山大决定组建至少十部巨型投石机,发射的巨石块要不能小于修建要塞的石头。
波斯人绝对应该后悔自己没能将要塞周围的树林全部砍伐掉,也许他们人手不够或是时间来不及,但是放上几把火也是应该的。
亚历山大的远征军中不乏能够巧匠,不消几日是十台巨型投石机建造完毕,大大咧咧屹立在要塞的面前。
这些大家伙高达六米,用牛拉动调整发射位置,由二十名身强力壮的大力士完成“装弹”工作,铜锤敲击金属扳机发射一百公斤左右的巨石,可以将其抛到空中数十米再下落,形成巨大的冲击力。
持续对城墙的同一个位置进行打击,将造成城墙的局部损毁。
夜晚可以将巨石上淋满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