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是红,粗糙的营造出那种喜气,轿身晃荡着,轿外是震天的唢呐声。
林姝戈将掉落在地上的红盖头攥在手中,回忆起这个世界的剧情来。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封建与民主并存,蒙昧和先进共生。
这个时期的公共权力集中组织自称为:新民国。
而她现在是林淑阁,一名破落书香门第里成长起来的典型闺秀,读的是《妇德》,学的是《女戒》,与新时代格格不入,却又受那些守旧家庭的推崇。
今天她要嫁人了,嫁的是同城曾经有名的望族,陈家。
说是曾经有名,那是因为到了这一辈,陈家只剩下一个寡母,以及自法兰西留学回来刚满一年的陈培期。
……
花轿忽然停了下来,林淑阁将红巾重新盖上,静静等待着。
“林娘子,你下轿来吧。”喜婆的声音初听没什么异常,细细品起来含了些紧张。
紧张?抹了浓妆的面容扯出一抹冷笑,被掩在喜帕下无人察觉。
林淑阁不肯动作,喜轿外一名头发发白,同样一身红的妇人更加紧张,她悄悄塞了两块大洋到喜婆手里,推了推喜婆。
喜婆掂量着手中的重量,又靠近喜轿来。
“林娘子,那陈家公子不方便出来,他在堂厅里等你呢!你下来吧,新娘子误了吉时就不好了~”
为了哄她,声音都柔得要发腻了。
于是过了会儿,喜轿中传来细声细气的问话:“喜婆,怎么陈……他不出来?”
声音中都是忐忑,似乎生怕新郎官不按照婚俗来门口接人是因为不喜自己。
因为按照此时传统婚俗的习惯,男方需在家门口候新人,与新人一同进堂厅,寓意‘同进你家门,好成你家人’。
喜婆就解释道:“是陈家公子,他昨日不慎滑了一跤,扭了脚动不得,这不,只能委屈林娘子了,您出来吧,免得待会误了拜堂的的时刻。”
旁边红衣的妇人也补充道:“委屈你了阿淑,都是培期没有定性,大好日子出这事。你是个好孩子,就体谅一下,我陪你进家门吧!”这是陈母的声音。
林淑阁却道:“那让小笼去瞧一瞧陈公子吧。”
林家是破落了的书香门第,却还是给姑娘配了个丫头使唤的,林淑阁此时说的,就是跟着喜轿一起来的一名小丫头。
这本是件小事,但陈母却面色大变,声音都有些不稳:“阿淑啊,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还会骗你不成?”
喜轿里面静悄悄不答话了,陈母的心被提了起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晃晃悠悠的难受。
这是什么意思?是还在怀疑什么?还是被自己说了一句以后不好意思了?
想到林家是重规矩的人家,里面的女儿脸皮薄,大约是后者吧。
陈母嘴巴微微张开,想要说话,喜轿里终于传来林淑阁的声音。
“陈夫人,恕淑阁无礼了,我虽然养在深闺,却也听说过如今新潮。例如诸‘先生’与‘女士’为反对父母命、媒妁言而出走……陈公子去过法兰西,广见洽闻,该不会……我家蓬门陋户,却也有小家之法,实不敢冒险,只能请陈夫人先行体谅一二,若是淑阁小人之心了,此事过后,我必会诚心向陈夫人及陈公子请罪,认打认罚。”
声音柔和而平稳,不似一般卑弱闺秀,却也不算出格,显示出了良好的教养。
喜婆还端得住,虽然惊讶,却不在面上露出来。
而陈母则面色一白,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因为这是真的!留过学的陈培期确实学着时下年轻人流行的那样,离家逃婚了!
想到儿子摆在书桌上那封留书,陈母呼吸又不稳起来。
其实她知道他对于这门婚事一直不情不愿,可是她自信自己的威严与眼泪会使儿子屈服,谁想到……
陈母从前到底没做过什么坏事,此时一心虚,就手足无措起来,她拦了拦小笼,没拦住,只能任小笼进了家门。
那些围观喜事的街坊邻里们窃窃私语着这变故,看在她眼里也好像是在指责她无耻的骗婚。
其实她没有骗婚!陈母心里委屈甚重。
因陈培期是在婚礼前夕才逃的婚,那时一切备好,林淑阁就要过门,陈母怕这件事传出去难堪,才瞒住了林家。
可这也是为了林家和林淑阁的颜面啊!
陈母这样想着,便心安理得的准备先将人娶回家,再好好安抚便好了。
毕竟从私心里说,她对林淑阁是很满意的。
在她那一辈还没有如今的新思潮,学的想的当然也是老一套。
如今那些‘小姐’‘女士’们,穿的暴露,说的荒唐,还称婚后也要工作,抛头露面的,那怎么能行?!
所以难得有个林淑阁,一举一动都是大家规范,年纪又合适,真是再恰当不过的儿媳人选!
陈母不想悔婚,一切照着婚礼程序在走,只等林淑阁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