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听到皇爷的言论,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依旧拢着手低眉顺眼的站立着,等待皇爷发表完自己的感慨。
这半年多来,皇爷总有一些出格的言行时不时的从嘴边蹦出来,习惯了。
作为皇爷身边最为信任的太监,老王刚开始也许还会惶恐的劝谏一二,试图让皇爷谨言慎行,不要影响自己的形象。
但是到了现在,皇爷的言论已经对他免疫了。
老王觉得与其去劝谏皇爷慎言,还不如让皇爷身边服侍的太监们闭嘴,这样似乎更简单一些。
做出了决定的崇祯皇帝,见没有人附和自己,略微感到遗憾。
不过,这也没办法,这些随堂太监虽然贴心,可终究是天子家奴身份,显然装瞎子装聋子更恰当。
“走吧!”崇祯皇帝抬腿往前迈去。
京营已经掌握在手里了,现在,是解决五军都督府的好时机。
五军都督府的前身是大都督府,是太祖朱元璋未称帝之前掌控军权的机构。
而以大都督府都元帅进位的老朱同志,深切明白一个事权统一,节制中外诸军的大都督府,对于皇位是一个多么大的威胁。
因此洪武十三年,老朱同志废除大都督府,以五个地位平等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
老朱设置制度,成祖小朱完善制度。
于是,就形成了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完成了军权高度统一。
具体来说就是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
但土木吧之变后,随着勋贵集团的迅速衰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开始迅速扩张,大明的文武制衡制度也就渐渐破坏殆尽了。
到了大明中后期,五军都督府已经失去了参政﹑议政权。
由总内外诸军事的中枢机构,变成了处处受制于兵部的单纯执行命令的下属机构。
于是,造成的结果就是,谁都不把五军都督府当做一回事。
特别在文官眼中,总兵和走卒也没什么区别。
总兵官到兵部接受命令时,都要在府堂外长跪。
偶尔有将官行长揖之礼的,都会被认为不识大体。
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武将的升迁自己部门说了不算。
武将的升迁罢免捏在人家文官手里面,就问武将怎么能嘚瑟起来?
现在崇祯皇帝拿回武选司考功司,就是要斩断文官集团伸到军方的手。
如此,文武并重才能真正实行。
当考功司和武选司被五军都督府拿回去,那这个权力就大了。
一时之间或许不能彻底改变文官压倒武将的趋势,也不能一扫以文御武的情况,但是绝对能够让无数武将欢欣鼓舞。
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剔除部分腐朽不堪用的勋贵,引进有能力且忠于自己的新勋贵。
例如平头哥曹文诏和女英雄秦良玉。
只不过,现在他们都在操练新军,根本无暇理会五军都督府的事情。
这些,就要崇祯皇帝亲自上阵了。
因为,除了他,没有能理清这些勋贵。
在老王的带领下,崇祯皇帝朝目的地走去。
在前军都督府门前,一位身着单衣的士兵正执长枪站在门前守卫着。
而除了这名士兵之外,门前再看不到一名守卫了。
从外面办完事返回来的经历司工房吴司吏,走出轿门看到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士兵,不由眉头皱了皱。
打发轿夫之后,他循着台阶向着前军都督府大门走去。
都督府大门紧闭着,只在右侧开了一个耳门。
吴司吏走到耳门前,听到了门内耳房内传来了阵阵喧哗声。
他停下了脚步,只是犹豫了片刻,便走到了耳房门前,推门走了进去。
五六名名士兵正躲在耳房内围着一个炭盆取暖,盆内使用的都是些劣炭,导致不大的耳房内充满了烟火气,不过温度到底是比外面暖和了许多。
吴良青一进门,就被这炭气冲了鼻子,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正躲在房内烤火的士兵们,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低阶官员走了进来,顿时收声站了起来。
其中一个眼尖的,在烟雾中看清了来人的面目,才安心的行礼说道:“原来是吴司吏回来了,大人可有什么吩咐吗?”
吴良青定睛看了一眼,认出了给自己行礼的,是守卫大门的当值小旗。
他摆了摆手免去了其他几名士兵的行礼后,有些不快的开口问道:
“门外的那名士卒是怎么回事?这么大冷天的,让他守在门外,还穿着单衣?”
小旗讪讪笑着说道:“吴司吏还是别管这件事了。
门外那个是个倔头,口无遮拦的说户房的赵典吏本月克扣粮饷太狠,这寒冬腊月的让人怎么活下去?
赵典吏听到了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