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五年之后,CBS/SONY与索尼公司携手引进了CD。仅仅数年之后,CD作为优秀的音乐媒介取代了LP。这时的CBS/SONY在工厂建设等CD软件开发投资上已经完全能够自主,不仅不需要索尼公司的资金援助,BS/SONY成立第一年的销售额是7亿日元,而在二十年后的1988年,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100亿日元,成为索尼集团“硬件和软件两个车轮同时运转”战略成功的典范。
CBS/SONY唱片公司在日本的成功使索尼决心在唱片领域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1982年初,大贺典雄说服CBS公司,利用CBS/SONY的自有资金3500万美元在美国建成了一座CD工厂几年之后,1986年夏天,劳伦斯·特休取得CBS集团的控股权,这位靠经营度假村发迹的亿万富翁考虑出售集团旗下的CBS唱片公司。
时任CBS唱片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沃尔特·叶托尼科夫于是向集团内最大和盈利最佳的分公司CBS/SONY的合资股东索尼公司提出,由索尼收购CBS唱片公司。
对于一直盼望有机会独立发展唱片业务的盛田和大贺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他们立刻同意由索尼米国公司副董事长的迈克尔·舒尔霍夫代表索尼与CBS进行谈判。
索尼对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的兼并是当时日本公司对美国公司的最大并购案,由于两家公司在管理制度和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兼并过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从1986年底到1987年秋的将近一年时间里,双方的谈判一波三折,在收购金额等方面反复交换意见,凭借盛田和大贺的热情和决断,这桩并购才最终成为现实。
1986年11月,在叶托尼科夫第一次向索尼提出收购建议的时候,这个时候特休给CBS唱片公司开出的价格是12.5亿美元。在盛田昭夫和大贺典雄确认了这一价格,同时舒尔霍夫与叶托尼科夫达成协议,保证在交出CBS唱片公司时管理层不发生严重变故,更重要的是,录制中的音乐作品不会有问题。
但是不久之后,特休传来了坏消息:他一直在分头征求董事们的意见,发现他们在抵制转让的动议,并预计董事会可能否决这项建议。
特休的担心得到了验证:CBS集团的董事长帕莱强烈反对放弃唱片业务,而且说服董事会否决了这项提议。这个结果令索尼十分失望。
好在劳伦斯·特休并没有放弃剥离唱片公司的念头,九个月之后,公司资本大幅度增值,他决定再次进行尝试,并且提出了20亿美元的新价格。舒尔霍夫再一次回去向盛田昭夫和大贺典雄报告,尽管价格在短短九个月内猛涨了60%,但是他们还是再次同意行动。
当时正是日本经济扶摇直上的时期,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保持在80比1的水平上,不过对1987年的索尼而言,20亿美元仍是一笔数额巨大的款项,但盛田昭夫再次表现了卓越的眼光!
只要看到有长期回报的可能性,从来就不惜投入巨资。
他唯一的顾虑是索尼是否具备了长期管理并发展这项业务的能力。盛田强调熟练管理的极端重要性,相对而言对初始投资的规模并不太在意。
但是到了1987年9月的CBS董事会议,却依然未能通过转让的提议,而是推迟表决,考虑以公开出售股票方式转让唱片业务股权。正当索尼感到震惊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
1987年10月19日这一天,是被米国称之为黑色星期一的一天,米国股市崩盘,使CBS对金融市场的前景严重动摇。次日上午,特休在电话中告诉舒尔霍夫,如果索尼仍然对唱片公司感兴趣,他保证董事会会同意,但是价格仍维持20亿美元。舒尔霍夫第三次向东京请示。
然而很显然,盛田昭夫依旧表现出了他打得大气,没有为价格问题所困扰,他对舒尔霍夫说:“如果它上个月值20亿美元,那它就还值20亿美元。”11月18日,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