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清水镇耽搁了一阵,石灵儿他们到达通县时,已经过了饭点。
石灵儿一到,店小二就准备将她领进二楼的雅室。
“禧子哥,把马车交给他们,你也上来吃饭。”下了马车后,抱着强仔的石灵儿吩咐王来禧。
“这……”那个地方,哪是我去的地方啊?
“别这啊那的。你到了我家,就得听我的。”
“我就在后面吃点就行了。”王来禧说道。
“不行,你得跟我上去!”石灵儿崩着脸。
王来禧心里暖暖的。这么多年来,王梓樽虽然没有把他当外人,可他自己总时刻按一个下人的标准,在要求着自己。石姑娘现在这样,明显的是在抬举自己。
“好的,石姑娘。”
店小二是一个很有眼力见的人,听到这里后,马上就安排人将王来禧的马车,赶到了后院。王梓樽还等着石灵儿。
王梓樽对王来禧的到来,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禧子,放轻松一点。该吃吃,该喝喝,该说的话就说。”王梓樽怕王来禧拘谨,于是说道。
王来禧马上站了起来:“好的,五少爷!”
“嘿嘿嘿,禧子哥,快点吃饭吧。”今天是王来禧与王梓樽第一次同桌吃饭,不可能不拘谨。有了这个开头,以后慢慢适应吧。
“好的,石姑娘!”
王梓樽和石灵儿对看了一眼,也没有再说话,都各自吃起了饭。
吃完饭,王梓樽看到石灵儿似乎有些疲惫的样子,想让她在通县歇一晚,明天视情况再说,可石灵儿说自己没事,将剩下的算盘交给王梓樽后,就催着王梓樽出发了。
石灵儿正准备上马车的时候,看到两辆超级豪华的马车,来到了至尊酒楼跟前。
呵呵,小肥羊!
石灵儿没有理会即将下马车的人,吩咐王来禧出发了。
王梓樽没有走到上次那个叫姚集的地方,就在一个镇上停下了马车。
王来禧将马车停在了王梓樽的马车后面。
“王老板,不是还早吗?”经过了一个多时辰的休息,石灵儿现在已经满血复活。
“我看你不是很舒服,所以,准备早点休息。”王梓樽走到了石灵儿的马车后面。
“住在这里,明天中午能够到吴州吗?”
“天一亮就走的话,不耽误在那里吃中午饭。”王梓樽回答。
“那好吧。”
到了一个旅馆,石灵儿跳下马车:“王老板,我和禧子哥去逛逛,你们先歇着。禧子哥,我们走吧。”
这个叫做杨场驿的小镇比清水镇大不了多少,和上次住的姚集镇差不多。
和姚集一样,由于地处吴州和通县的中段,朝廷也在这里设有驿站,所以,这里的餐饮业和旅店业,比清水镇更发达,餐饮和旅店,占住了街道两边的大部分门面。现在离天黑还有半个多时辰,已经有不少人在找客栈投宿了。
和姚集不同的是,这个镇隶属通县,姚集隶属吴州。
石灵儿和王来禧漫无目标的逛完南北逛东西,整个镇上逛完,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新奇的东西。
想着前几天王来禧去买稻种没有买到,石灵儿和王来禧去卖种子的地方看了看,也没有稻种了。
“小姑娘,这个时间,种稻子已经晚了,现在的稻种只能当粮食吃了。你们家还有多少田地没有种下去?”掌柜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老者,脸上有一些长天花后留下的疤痕,回答完石灵儿后,和颜悦色的问道。
育苗的田有二十亩左右,没插秧的田也有一二十亩,两边加起来,还有三四十亩。
“听我娘说,还有三四十亩吧。”
掌柜心想,你家的田地不少啊?没有种的就有这么多,种下去了的肯定不少:“哦,还有这么多田地啊?小姑娘,我这里有一种作物,是这个季节种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老者说完,在柜台里面的一个袋子里,捧出一把黑颜色的东西。
荞麦!
石灵儿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荞麦,可在书本上和电视上却了解这种作物,尤其是那首《对花》的歌——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子,发了一颗芽……石灵儿是因为儿时奶奶的一个谜语:“红梗子,开白花,结黑籽,磨白粉,做黑耙”而学会了,现在都能够哼出来。
“掌柜的,这个种子叫什么?怎么卖?”
掌柜今年进了一批荞麦种,可由于这个东西,它的产量不高,种的人不多,所以是一斤都没有卖出去。
大部分时候,农民都是在灾年里,正当季的作物或涝或旱,或遭遇其它天灾之类的,以至绝收后,才补种这种作物的。
“这个叫乌荞,我们卖的是八文钱一斤,小姑娘要是要得多的话,我可以按进货价卖给你们。”
石灵儿笑笑:“进货价?进货价是多少啊?”
“六文……六文。”掌柜本想说六文五一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