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天津,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船在海中行驶,又不能靠近沿海,被清军发现。 在远海里行船,船速受风浪影响很大,何时能到天津附近,是个未知数。 而要想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和两边默契配合,王烁就必须要知道郑成功何时抵达天津,何时发动攻击。 在天津郑成功即将发动攻击,向北京前进的时候,黄河沿线才能够开始总攻,让济尔哈朗无法从前线抽兵支援天津。 天津到黄河,上千里地不止,指望人工传递消息和猜测是不靠谱的,信鸽传递消息那叫胡说八道。 所以,王烁需要电报机,他才不惜和吴朗西翻脸,不惜一切代价,也得在总攻击发动之前,让这黄胡子老家伙把电报机给他弄出来! 有了电报机,所有设备和材料早准备好了,生产就快了。 不出一个月,十几台电报机就配备到各集团军手里,保证每一路攻击兵团都可以凭借电报机及时联络。 各攻击兵团早已经厉兵秣马,随时等待总部下达攻击命令。 王烁迟迟不下令,就是等郑成功和梁安国到达天津。 1654年农历七月十二,留守总部的电台,终于收到了从天津外海铁甲战舰上发出的信号,译电员快速记录,将电报原稿迅速送达留守的王烁和宋献策那里。 电报只有两个字:到达。署名是郑梁。 在大军行动之后,王烁才将郑成功的去向告诉宋献策。 这个他背着常委会玩的小花样,让宋献策大吃一惊,怪不得他始终不同意发动攻击! 这个计划十份厉害,但宋献策从这个计划里,却看到了王烁的能量。 在所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竟然调动了海军和郑成功的二十万大军,而且,没有人敢泄露他的秘密。 王烁的威信是任何人无法超越的,他要当皇帝谁也拦不住。 宋献策严肃起脸来,看着王烁道:“下不为例!”他已经看到了没有皇帝的好处,也不赞成王烁独断专行了。 王烁就孩子一般,跟在宋献策屁股后面解释,这不为保证突然性,不让满清知道嘛。 你这不是不让满清知道,你这是背着常委会擅自行动,后果严重!必须在全体常委聚齐的时候,做深刻检查,保证不会再有下一次! 哎,保证,我保证成了吧?不过,这次就算了吧? 不行!待战役告一段落之后,常委聚齐,我要通报你的擅权行为! 得,好心没好报,白磨叽半天。 王烁要在郑成功发动对天津港的攻击之前,首先发动黄河沿线的总攻击,把满清主力牵扯在黄河一线。 待济尔哈朗发现天津失守,郑成功大军已经向北京前进的时候,他想调兵围堵也来不及了。 七月十三辰时,设在河南黄河岸边的西北军前敌指挥总部,总指挥李岩,根据王烁的后方指挥部指示,向各攻击兵团下达了总攻击命令。 此时正值初秋,早上天气不热,晴空万里无云,正是渡河作战的最好时机。 随着前指命令下达,自山西榆林穿越河南,一直到山东济南,蜿蜒两千余里的黄河上,顷刻沸腾。 岸边升起一排排蓝烟,“嗵嗵”,震耳欲聋的炮声经久不绝,无数发带着尾迹的炮弹飞跃黄河,向着对岸清军的防线飞去。 那尾迹是炙热的弹体穿过空气时发出来的,同时伴着刺耳的尖啸。 片刻沉寂之后,对岸清军防线上便传来巨大的,接连不断的爆炸声,随后爆炸声连在一起,大地为之震颤,对岸一片火海。 清军防线上一个个火球接连爆炸,掀起几丈高的泥土,天女散花一般随着爆炸升上天空,又缓缓落下。 升上天空的不仅仅是泥土,还有人的四肢、内脏和碎肉,岸边用来阻挡船只前进的木桩、铁链、沙袋也被炸的粉碎,随着炮弹冲击波四下飞扬。 清军费心劳力挖掘的战壕,被顷刻夷为平地。 为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西北政府豁出去了,所有库存炮弹都在往前线运输。 中原缺人啊,大将军说啦,宁可打光炮弹,也要尽量减小人员损失。 摧毁清军岸边防御阵地之后,炮火延伸射击,阻挡清军放在二线的骑军前进,而整个两千余里的黄河上,千帆竞渡,军号嘹亮! 上万各式船只,载着西北军士卒,向着黄河对岸冲击前进。 终于,船只到达对岸,船上火枪手们纷纷跳下船来,趟着及膝的河水,向岸上前进。 侥幸躲过炮击的清军,已经组织起来,利用没有被摧毁的残余战壕和炮弹炸出的深坑,用弓箭,火铳,对着登岸的西北军士卒射击。 距离太近了,想没有伤亡是不可能的。 通过和西北军的不断作战,清军也总结经验,再像过去一样列阵进攻是不行了。 人家有大炮,士卒密集聚在军阵里,等于是去送死。 所以,清军也得挖战壕,设掩体,把士卒分散开,以免被对方大炮一网打尽。 一轮火铳、弓箭之后,西北军中许多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黄河水。 没有被击中的士卒,开始寻找建制,成排的组织起来,在排长指挥下,三波段不间歇射击,边射击边前进。 火枪军的武器优势显现出来,不间歇的子弹打在战壕、弹坑边的泥土里,发出“啾啾”的声响,压的清军抬不起头来。 接近开花弹投掷距离,西北军士卒纷纷自腰际掏出开花弹,拧开铁盖,拉燃导火索,将开花弹扔进清军隐蔽的掩体。 这开花弹,其实就是现代的手榴弹。比之手雷,上坡攻击的时候,它投掷出去不容易翻滚回来炸伤自己,所以,西北政府几经考虑,还是生产开花弹,只生产一小部分手雷,供特种兵使用。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