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南明遗老李寄,在当年描述李定国及其军队道:“定国兵律极严,驻师半载,居民不知有兵,入市输买。定国所将半为罗倮傜佬,虽其士官极难钤束,何定国御之有法也。” 湖南百姓惨遭李自成残部屠杀,又遭满清蹂躏,直到李定国率军到来,方苦尽甘来,迎来一只支军纪严明的队伍。 因此,湖南百姓对李定国感激不尽,忠心拥护,这为他将来扎下根基,继续和孙可望“内斗”打下了基础。 何洛会刚率兵进入浙江,前方便传来孔有德兵败自杀的消息。他闻讯大惊,自知其力不逮,立刻驻防防御,同时派人飞马过江,向多尔衮报信。 多尔衮接到报告,好悬没一屁股坐地上。 何腾蛟不是被消灭了吗?金声桓也被包围,眼看就要玩完,怎么形势一下子就变了? 当他得知消灭孔有德的,是张献忠的大西军的时候,更是吃惊。 尼玛,这个豪格,说什么杀了张献忠,灭了大西军,还向朝廷邀功。这才几天功夫,大西军就冒出来了。 不但冒出来,而且还从四川跑到湖南了,豪格这不睁着眼睛说瞎话,坑害朝廷吗?活该他让王烁逮了去! 王烁不逮他,他回来,老子这时候也要先宰了他泄气! 好在金声桓兵少,只在江西闹腾,没跑到浙江来。郑成功还没有结束闽南和李成栋的战事,也没有向北发展。 可你不剿灭他们,他们早晚会打过来呀! 怎么办?多尔衮还真有些头疼了。 他这边和王烁的机动兵团对峙,始终找不到对手破绽。 王烁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打算和他在这里耗一辈子了。 这就如高手下棋,到了中盘,双方势均力敌,就看谁沉得住气,不首先失误,被对方抓到漏洞,一举奠定胜利基础。 所以,着急不得。 王烁不是不着急。 自多尔衮这家伙屠了晋北之后,王烁恨不得立刻就把多尔衮抓来千刀万剐! 但宋献策和李岩都是下棋高手,在这个时候,他们掌控大局的能力就得到了体现。 大局势上,双方谁也无法占先手,但不见得小处不能占便宜。 白旺已经率军返回襄阳,向南发展,一路过公安进逼武昌,把武昌以西,长江以北基本纳入了王烁的地盘。 李达也率河南兵团跃跃欲试,一步步向南向东推进。 大局就这样了,我从小处一步步蚕食你,最后,由小胜积大胜,三军会师,把你包围在江淮地区,那时候你就输了。 再这样耗下去,安徽也变王烁的了。 多尔衮知道耗下去不是办法,可他又没有其他好办法。 从全国的兵力上看,江南地区基本反正,一塌糊涂,除了何洛会的八旗军,再没有忠于大清的汉军。 江北,阿济格和吴三桂在山西,加上叶臣的地方守军,四十万左右,其中一半是汉军。 如果把阿济格抽出来,吴三桂还能忠于大清吗? 他和王烁有夺妻之恨,应该没有问题。 可也很难说。 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永远的,只有自身利益。 这小子当初可不是主动降清的,是被逼无奈才投降。前一段时间,大清形势一片大好,有独霸天下的气势,这小子才不再观望,一心一意帮着大清杀汉人。 这会儿大清形势不利,阿济格一走,他成了山西老大,再加上那个墙头草,哪边有风哪边倒的唐通,不立马投了王烁才怪! 阿济格不能动。 京师还有征剿姜瓖刚刚返回的二十万驻京八旗,可那是他最后的力量,还得守卫京冀和黄河以北呀,也不能动。 辽东,辽东已经没有满洲人的军队了,只剩下个耿仲明和尚可喜。 特么的这俩家伙也是汉人,也不可信!形势不利,不能让他们呆在自己老窝里。 万一这俩家伙给我来个“窝里反”,我后路就没了! 多尔衮坐在徐州大营里胡思乱想,周边站着一****的文武大臣,有汉人也有满人。 他瞅瞅站在右手边上的洪承畴,这家伙一脸严肃,却不知道肚子里在打什么小九九。 汉人,齁不是东西。那个孙之獬,听说在明朝廷当言官的时候,铁骨铮铮,言之凿凿,谁都敢参。 这种人,你相信他会投大清吗?哎,他偏偏就投大清了。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知道谁首先提出来的吗? 不是满人,正是这个“铁骨铮铮”的孙之獬! 汉人,你敢相信吗?你看着洪承畴这老家伙站在那里,目不斜视,一脸严肃,一身正气的样子,他肚子里在捣鼓什么坏水,只要不往外冒,你想破脑袋也猜不着。 不能再让汉人带兵了,也不能再相信汉人。 多尔衮决定,采取范文程给他出的那个主意,将满汉军队重新整编。 派满达海去山西,接替吴三桂,将吴三桂的军队,一半编入阿济格的镶白旗,再从镶白旗里抽一半满洲士卒,和另一半吴三桂的军队混编,归满达海指挥。 将叶臣抽回辽东,从京师八旗里抽五万人马,让叶臣带着回辽东,接替耿仲明和尚可喜。 耿仲明和尚可喜即刻率军出辽东,到京师附近接受改编,和京师八旗一部分混合,由固山贝子罗洛辉率混编后的二十万大军,挥师南下,防御江淮,阻止王烁的河南兵团和襄阳兵团东进。 至于吴三桂和尚可喜、耿仲明一班汉将,全部集中在京师,由济尔哈朗派人监视。 所有的军队基层军官,一律由满人任正职,汉人任副职。地方绿营兵,则派满人管理。 可出这主意的范文程,他也是汉人啊? 这个多尔衮知道,但范文程早就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汉人了,不会反叛了坑满清,这一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