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彬无功而返,坐在帅府里生闷气。 有心不管新军,把他交给辛思忠去收拾,可想想王烁勇猛异常的身手,心就又悬起来。 这王烁当真是一员猛将。 他现在是人少地盘小,只要给他发展机会,有了地盘人马,那于万马军中取我的首级,恐怕也会如说书的说的那般,如探囊取物! 不能给他这个机会,一定得把他的老窝给端了,让他再也没有机会回来! 可是,他已经没有时间了。 贺锦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兰州,正率兵向肃州进军。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甘肃二州即可平定。 闯王给鲁文彬写来亲笔信,令他火速进军青海,和贺锦遥相呼应,不得有误! 闯王的信里语气有些严厉,有责怪他延误战机的意思。 李自成击败崇祯已经是必然的事,闯王并不担心崇祯的明军,他真正担心的,是北方的满清。 满清八旗有十几万铁骑,连明军最厉害的关宁铁骑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近年来,满清铁骑频频杀入中原,烧杀抢掠。皇太极宾服蒙古,出兵朝鲜,大有恢复当年完颜皇族地盘的架势。一旦李自成灭掉大明,满清趁机进关争夺天下,不是不可能的事。 闯王的军队虽众,但大多是步军。万一拿下北京以后,满清趁机进关,没有骑军如何对抗八旗骑兵? 青海有明军的十几个养马基地,战马数量不下十余万匹,闯王急于得到这些战马以对抗满清,无怪乎他着急了。 闯王当过驿卒,识文断字,经过这许多年的起起伏伏,已经不是一个暴虐的莽汉,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心机。 起兵以来,他兵书战策也读的不少。平日里对部下和蔼亲切,极少说严厉的话。 特别是和部下的书信来往,他不用书办代笔,往往亲自写就。 因为跟随闯王的将领大多没有多少文化,闯王文化也不高,故而他给部下的信,文字大多是言简意赅的白话,但也多是语气平和甚至透出商量、委婉的意思。 给鲁文彬的这封信却是措辞严厉,虽没有明显责怪,却告诉他夺取青海刻不容缓。为进军青海,即便陇中丢掉也在所不惜! 鲁文彬看得出来,这在闯王来说,已经是相当严厉,而且有责怪的意思了。 辛思忠的病已经大好,再按兵不动是不行了。 鲁文彬只得放弃清剿新军,收拢部队,向青海进发。 在贺锦进攻兰州的时候,甘肃都督马爌已经惊慌失措,根本没有打算守卫在黄河边上的兰州城。 兰州地处群山包围之中的盆地,除了隔黄河相望的两段城墙,基本无险可守。 马爌决定,逃往甘州,将肃州戍卒部分调往甘州守卫,以弥补兵力不足。同时,令青海西宁卫戍卒全部开往肃州,帮助守城。 兰州实际上成了一座空城,让贺锦轻易就占领了,而鲁文彬进军的青海,除了土司的私兵,已经没有正规明军了。 青海大小土司众多,心怀各异,根本就没有打算抵抗,使得鲁文彬一路如旅游观景一般,很快就到达了西宁卫城。 西宁卫城里的大土司,有青海宣慰正使祁廷谏和指挥使李天俞,还有一个从庄浪一路逃过来的宣慰副使鲁胤昌。 鲁胤昌到过中原,特别是见过鲁文彬在陇中的残暴,决心抵抗。他自己兵马过少,只得一路由庄浪逃到西宁卫,打算联合西宁卫的大小土司,共同抗敌。 宣慰正使祁廷谏为人沉稳,召集了青海的大小土司商议。 鲁胤昌守着众土司将鲁文彬在陇中的恶形讲一遍,众人听得不寒而慄,纷纷表态,坚决抵抗顺军。 参军校尉胡琏器出主意道,敌军众多且久经战阵,我军人少,还都是没正经打过仗的土兵,不宜与敌军旷野厮杀。不如集中土兵于卫城,多囤积粮草,依据城墙固守。青海贫瘠,顺军久攻不下,粮草不济,必然退军。 众人觉得有理,连平日熟读兵书的鲁胤昌都没有反对。 祁廷谏就下令,将愿意与自己一起抵抗顺军的大小土司的土兵、粮草、人众全部收拢进西宁卫,加固城墙,准备迎敌。 鲁文彬率军抵达西宁城下,也意识到自己粮草不济是最大问题,必须速战速决。 闯王在西安成立骑军,正在严格训练。 据说骑兵训练时战马控制不好,突出队列都要斩首,可见闯王如何重视骑军。 他几乎几天就派信使,询问鲁文彬的进展。 鲁文彬别无选择,只能拼死攻城。 西宁城墙虽比漳县要坚固的多,但也架不住鲁文彬天天用大炮轰击。 鲁文彬又下了死命令,擅自退却者斩! 在顺军拼死攻击下,西宁城整日烟焰弥漫,喊杀不绝。 西宁的土兵哪里见过如此的战阵?吓破胆的比比皆是。 眼看着城墙岌岌可危,再没有援兵解救,早晚会被顺军攻破。 西北明军大部已被李自成消灭,其余都在甘肃抵抗贺锦,根本不会前来支援。 城池岌岌可危,众土司束手无策之际,鲁胤昌忽然就想起王烁来了。 眼下,肯带兵前来解围的,也只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