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区原本就有文明,大汉过去将其征服之后,也并非是从无到有的建设,两年的时间,已经让他们适应那边的气候和环境,甚至接触了他们那边的宗教。
印度教和佛教大汉都有接触,相比佛教,大汉更喜欢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不少官员认为,这样的制度更类似周代的士大夫制度,更巧合的是,刘协正在陈群的建议下,研究所谓的‘九品中正制’。
接触宗教,是因为听闻士徽也建立了一个叫做‘祖神教’的东西,依靠这个来把所有的民族先祖,安置在所谓的‘祖神天庭’里面,这样更方便进行民族融合,同时也能让更多的蛮夷皈依诸夏。
于是他打算以印度教为基础,结合祖神教的一些教义,建立一个属于大汉的宗教。
以皇族作为第一阶级,把士大夫作为第二阶级,富庶家庭作为第三阶级,自耕农作为第四阶级,无产者作为第五阶级,奴隶作为第六阶级。再配合九品中正制,在政治方面进行改革,那么皇权也就更加稳妥。
“陛下!”公元200年5月,刘协正要颁布九品中正制的时候,有近侧慌慌张张前来,“楚国向我们发来国书!”
“拿来看看!”刘协闻言一愣,随即示意拿过来。心里其实真的很好奇,毕竟上次的照会,还是两国的陆地贸易路线问题。
大汉会从云州进入大楚进行贸易,而大楚也能够通过云州进入印度进行贸易,双方就贸易的具体规则和关税问题进行过磋商,由于两国国都的距离,书信往来需要两个月时间,于是按照照会要求,双方派出一个代表,在中立区域进行仔细协商。
“嗯!?”看到里面的内容,刘协却是不由得眉头一皱,“把太尉叫过来!”
大概是十分钟左右,如今成为大汉太尉的杨彪来到皇宫,在行礼之后,刘协命人把国书交给了他,随口问了句:“最近沿海的情况,太尉可曾知晓?”
“微臣的确知道情况……”杨彪没办法否定这件事情,毕竟当时的动静太大。
况且他也脱不了干系,那就是他们家的船队做出来的好事。和他的命令没什么关系,主要是杨家,还有其他两家的子孙,看到探险归来的船队,带着大量的琉璃、茶叶和丝绸,顿时起了贪念,同时也是打着俘虏几艘这样的中型船只,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毕竟大汉的造船技术很糟糕,海路几乎也被大楚垄断,听说过了印度洋,对面就是非洲,既然已经知道非洲是以后大汉的地盘,那么自然也有打算,提前过去看看的意思。
杨彪也是知道这些,才同意下面的人动手,谁知道下手不干净,居然暴露了。
“原来是这样……”听了杨彪的解释,刘协点了点头,事关大汉的海运,冒险也有必要去做做,尤其杨彪很识趣的,表示把俘虏的船交给朝廷,这是他最满意的。
海商赚钱,刘协还是听说过的,其实他也打算插足一下海商,姑且算是赚点内帑。
“问题是,如今士徽要我们交出凶手,同时要求我们被罹难的海商负责,太尉怎么看?”好处是收下了,不过麻烦,当然也要想办法解决才是,刘协可不打算承担全部责任。
“不是让我们派人过去谈判吗?既然如此,不妨派个稳妥之人过去便是。海路几乎都是他们楚国垄断,时不时还有一群武装探险船和航线巡逻船在我们沿海经过。
结果他们的商船出了问题,却要要我们负责,又怎么说得过去?臣其实真正担心的是,是对方问责是假,以这个作为借口发动战争,才是真正的目的!”杨彪说出了心中的担心。
“哼,本来也没指望他们能够如约定般,与我们合力攻打那所谓的大秦国。”刘协一副‘我早就看透了’的表情回道。
“不妨趁机要点好处!”杨彪提议,“我们只说这次情况,我们完全不知,让他们的船队自行调查。实在不行,我们撤掉所有的港口便是。不过没有了沿途的补给点,楚国的那些商队,还怎么获得补给?这件事情,一开始我们就占据主动权,倒不需要害怕他们!”
“说的是,这个问题好好讨论讨论,务必要为我们多争取一些好处!对了,派谁过去比较好?”刘协这才意识到,还没有确定安排过去谈判的使者。
“正所谓举贤不避亲,臣的儿子杨修,少年聪颖,能说会道,难得是才思敏捷,最适合成为使者!”杨彪想了想,直接推荐了杨修。
“好,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刘协自然知道杨彪的打算,这次谈判他们占据优势,不管如何,哪怕只是让士徽派来的使者得不到好处,都是大功一件,这必然会成为政治筹码。
杨修只是一个黄门郎,相当于大楚的翰林,被告知要作为使者对外交涉的时候,也是感到意外,不过随即明白了,怕是父亲在陛下面前谏言,才会有他的机会。
至于副使,安排了一个叫做姜冏的青年,此人原本是天水郡的功曹,才能也就一般。在杨修看来,这是预防万一,为他背锅的存在。
就这样,杨修次日就带着使团,来到后世孟加拉地区,在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