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夏三郎还是郑总督, 对徒小三的评价都不错,虽则郑总督的评价里还有一句“就是少了些斯文”, 这也是郑总督这位大半生都在学术界奋进的总督大人的个人审美了。从郑总督对于淮扬官员的偏爱也能看出来,郑总督更喜欢翰林出身的官员, 哪怕不是翰林出身, 也要在二榜上,倘是同进士谋官, 郑总督是极不看在眼里的。
至于徒小三,呃,好吧,徒小三是武将, 郑总督也就不把对文官的审美套在徒小三这里。
徒小三对于郑总督的评价则是一般,徒小三回府与林靖道,“我看, 总督大人对于抗倭,自己半点主意没有。还不如夏巡抚, 听说, 上遭在江宁镇死死拦住倭匪脚步的, 便是夏巡抚。”
林靖道, “这不足为奇,夏三哥原就任过武职, 他在军中呆过好几年呢。”
徒小三虽则对夏家人一直有些醋, 不过, 他到底不是小心眼儿的人, 他醋也是醋林靖这死不开窍。徒小三对林靖道,“在外头可别这么一口一个夏三哥的,叫人听到,岂不疑心。”
“行啦,我就随口叫一句。”林靖道,“早些歇了吧,我看,这淮扬军务,郑总督是半点忙都帮不上。”
徒小三唇角一翘,“这也不错。”
徒小三原就不喜人掣肘,不论在海盐,还是在泉州,都是他说了算的。到了淮扬,原就与郑总督不熟,徒小三原还担忧郑总督这位大学士出身的来瞎指挥,今见郑总督对军务一窍不通,徒小能反是乐意之至。如在泉州与孔巡抚那般,孔巡抚因不通军务,故,对军务便鲜有插手。
结果,待到整饬淮扬军务时,徒小三方晓得,同样是不懂军略的文官,连孔巡抚这样的小肚鸡肠都比郑总督可爱一千倍。
整饬军务,一句话说的容易,可真正做起来,千头万绪不说,就怕有人来帮倒忙。
因淮扬刚经大败,徒小三便要收整败军,重肃军规。
徒小三直接就把淮扬当地武官得罪了个八九不离十,因为,徒小三第一件要查的便是,各营实际兵卒数目。喝兵血的方式有很多,但最常见的但是克扣军饷,以及虚报兵卒人数这两种。徒小三在军中多年,什么不清楚,直接各营肃清,不足的兵力,或是募兵补齐,或是合并残营。
至于军饷,从正三品到正七品的五官,半月之内,连下十一颗人头。有一位正三品的金陵将军,当真是不知道脑子不好使还是自己个儿嫌命长,或者觉着法不责众,强龙不压地头蛇,带头与徒小三叫嚣,然后,徒小三这头强龙倒没有压他,因为,徒小三直接把这人给砍了。
自从这颗正三品副将的脑袋一落地,徒小三所有政令之畅通,在淮扬官场,他排第一,无人敢排第二。
只是,郑总督对此颇有意见,觉着徒小三太过莽撞了。
徒小三在官场也打转多年,再加上有林靖这等深得官场三味之人的辅助,徒小三杀过人,林靖立刻搜查此人贪腐证据。然后,一箱一箱的证据被送到郑总督跟前,把郑总督的嘴堵的严严实实的。可就这样,郑总督都说,“当先过堂审过,定了罪,再杀不迟。”
徒小三道,“总督大人先前一直说军用紧张,咱们这一收拾,我看,半点儿不紧张了。银子也够用了。就是募新兵的十万两银子,不知朝廷何时赏下。”
郑总督给徒小三转移了注意力,道,“我再上折子催一催吧。”
这便是郑总督很令徒小三不满意的地方,偌大一淮扬之地,富庶之名天下皆知,竟连十万两银子的募兵费用都拿不出来。以往徒小三打仗,在海盐有章总督补给后勤,在泉州,孔巡抚也能给想法子弄出银子来,唯独在淮扬,这位郑总督,等闲便要引经据典,还嫌他杀戳太过,结果,一点实际事情都不给办。引经据点有个毛用,这些个刺头,不宰了他们,如何震慑淮扬官场。若不能令出如山,接下来,募兵练兵便都是一团烂泥。
徒小三都不愿在郑总督身上耽搁时间,他军务着实太忙,林靖便托夏三郎的幕僚赵先生诉一诉难处。赵先生私下与夏三郎说了,赵先生笑,“这位林大将军,当真雷厉风行。”
夏三郎道,“淮扬这里的军务,若想短时间内见效,必然要下猛药。”
赵先生道,“不过,大将军这般大开杀戒,怕是要引得物议不安了。”
夏三郎略带薄茧的手指磨挲着一枚微凉的白玉棋子,轻声道,“物议到底如何,得看接下来这场战事,是胜还是败了。”
夏三郎看得很清楚,其实,在夏三郎看来,徒小三如此,不为错处。淮扬军队之烂,夏三郎是亲眼所见的,当初,夏三郎以阖镇军民死守江守镇,就看出江宁守兵之软弱糜烂。要夏三郎说,非得徒小三这样的狠人,方能重建淮扬军。
只是,就不晓得,时间上来不来得及啊。
徒小三杀了这许多人,眼下,朝廷要用他,淮扬的局势也要用他,若徒小三能在接下来的淮扬战事中夺得大胜,那么,有此战功,便是朝廷也不会说什么,那些个狗屁物议也能消停一二了。可,若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