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宋燕王> 第698章 宋金议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8章 宋金议和(1 / 2)

腊月初五,赵与陈康伯、史浩等主战派重臣一起召见了从汴京城外东、西大营赶来拜谒皇帝的李显忠和吴拱,会面超过半个时辰。

至于他们谈了什么,没人透露,也无人知晓。

当天,李显忠和吴拱便快马返回北伐大营。

同一天,驻守大名府的杨丛义派遣北伐军大军五万,攻澶州。

腊月初六,北伐军攻克澶州,金军败退黄河北岸的封丘。

腊月初七,北伐军出动七万人,趁胜从北向南,全线推进。

不日,连下淇县、长桓、延津等地,将黄河以北的金军尽数逼退至黄河岸边,聚于汴京北边四十里外的章丘,随时准备将残余的近五万金军,一举歼灭在黄河北岸。

腊月初十,金国宰相再以议和使臣身份赶到归德府,与大宋皇帝议和。

入殿之后,金国宰相当即再次表明议和诚意,并告诉大宋君臣,经大金国皇帝陛下慎重考虑,准宋国皇帝陛下所请,议和之后,金宋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岁币亦可不再敬献,重新划分疆域国界,理所应当,但不能以大名府为界,当以黄河为界,洛阳以东、黄河以南归宋国,议和之后,黄河以北的宋军当退回南岸,不得再犯河北。

汤思退等大宋百官听闻金国答应赵先前提出的条件,甚是惊讶,心底连道不可能,金人何时变得胆小怕事,如此懦弱,如此好说话?难道他们真的已经没有能力打到淮河长江了吗?

面对这种情况,主和派不敢相信。

若金人真答应了除开疆界外,那两条先前根本不可能、也不会考虑的条件,那么宋金两国的议和便成了一大半,剩下就是疆界而已,只要各自妥协让步,很快就能达成共识,完成和议。

赵见金人答应取消岁币,取消大宋向金称臣的条件,顿时大喜,当即吩咐陈康伯、史浩等人与金国宰相共议疆域划分,以及如何接收汴京之事。

议和谈判,历来就是讨价还价,臣子在一起扯皮就行,赵作为皇帝,细节问题,他自然不能参与讨论,否则金口一开,不论是要多了,还是要少了,对议和没有好处,如果反悔或反复,也有损皇帝威信。

但臣子就不存在这样的顾虑,哪怕互相指着鼻子对骂,也没有关系。

所以陈康伯、史浩等七八人,此时正与金国宰相一行人吵得不可开交,脸红脖子粗,就差翻脸动手,也还是憋在同一间屋子里,没有一个人负气离开议和谈判之地。

经过两天激烈的争吵商讨,最终两国臣子将宋金两国的疆域界限重新划定:东以滨州为界,西以大名府邯郸县为界,两点连线之南,函谷关以东,归大宋,其他土地仍以先前的界限不变。

宋金两国疆域划定,报经皇帝赵同意之后,立即开始商讨交割汴京、郑州、洛阳之事。

大事已定,具体交割便都是小事。

不消半日,金国使团便与陈康伯、史浩、汤思退等人议定交割汴京之事:此时起,黄河以北的宋军不得向章丘等地金军发动攻击,不得阻止金军渡过黄河南下,腊月十八之前,宋军东、西大营撤退百里,东营退至杞县,西营退至通许,腊月二十五日之前,黄河以北的宋军不得南下,汴京以南的宋军不得北上,七天之后,宋军方可接收汴京、郑州以及洛阳等地。

同时商定,在腊月十八至腊月二十五日之间,金国撤出汴京、郑州、洛阳之时,宋国可派遣使臣和少量军队亲临监督,确保金国不会带走当地百姓,毁坏城池。

诸事议定,奏报赵同意,当即起草宋金两国议和文书。

腊月十四日,金国宰相与陈康伯在行营殿中,在大宋文武百官面前签定议和文书,各自盖上印信,议和文书,各存一份。

至此,宋金两国在半个月内,匆匆达成和议,大宋收复大片土地,金国君臣在大军包围之中,得以从容撤往关中。

腊月十五,两国达成议和的消息,由陈康伯亲自送达北伐大营,同时传令东营李显忠三日内退至杞县驻守,西营吴拱三日内退至通许驻守,而后是进是退,依朝廷命令行事。

腊月十六,陈康伯作为监察使,率领五千精锐北伐军进入汴京城内。

这也是三十六年来,大宋军队再次回到汴京城内,看着城内似曾相识,却又跟记忆不甚相同的街景,陈康伯忍不住眼角湿润。

当晚,作为监察使的陈康伯得到隆重宴请,金国皇帝完颜亮亲自出席。

在席宴上,完颜亮对宋金国事一概不问,只提了一个姓名,询问他的来历。

这个姓名便是杨丛义!

陈康伯对杨丛义本人并无多少了解,他在大宋军中仿佛是突然出现的一般,但要是仔细找一找,问一问,还是能在临安找到他的一些传说和踪迹。

十六年前,一篇《远洋回易富国论》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从一个武学生直接进入仕途,走上回易之路,避免了在临安城禁军中值岗守卫,虚度一生。

那篇辩论文章,陈康伯之前看过,文采虽然一般,但眼界之广,所学之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