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故宫之卯> 第3章 打小住在紫禁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打小住在紫禁城(1 / 2)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故宫,在人们眼里更像公园,和一街之隔的景山公园、北海公园没有什么区别。那些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建筑和故宫的历史,并不为人所关心。改革开放初期,历史的主题是革命史,文艺作品说的是抗战和共产主义建设,就连刚刚过去的文化大革命都只字不提。不过时序的变迁总和这些无关。

夏秋明最常去的地方是坐落在故宫西北的修复厂,这也是爷爷和父亲毕生工作的地方,在这里能望见慈宁宫和雨花阁佛堂。

和坐北朝南的宫殿不一样,修复厂几排房子都是东西排列,没有那么敞亮,老人们管这里叫“西三所”,前清的时候,这里曾经是冷宫。其实冷宫并不是专指一个地方,北三所也是,不过后来坍塌拆除了,景阳宫也作过冷宫,现在已经对游客开放了。

记得小时候,父亲为了督促自己快点写作业,就拿冷宫这件事吓唬自己说,到了晚上,过道里就会有清朝的老嬷嬷出来,把那些不听话的小孩抓走。

小时候,夏秋明也问过爷爷这样的问题:明朝的鬼和清朝的鬼会打架吗?对了,还有元朝的。生前互相不顺眼的妃子,死后会接着斗嘴吗?还有,那些鬼半夜会出来溜达吗?往南跑的太远,会不会被扣下来学习语录,然后回去大喊,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无意中听大人们谈起,在夏天电闪雷鸣的时候,有人在奉先殿的外墙上看见了几个打着宫灯的宫女,她们穿着旗袍走来走去,用手电一照,就不见了。后来,夏秋明便和发小儿朱潜龙还有几个胆子大点的孩子,到了晚上去找那面墙,连续几天,最后什么收获都没有。

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也有好几个人问自己,有没有在故宫里见过鬼。夏秋明都会嗤之以鼻,其实你真正了解故宫就知道,就算全世界闹鬼,故宫都不可能。中轴线上最后没开放的钦安殿,名为“神定钦安殿”,气拥北极天,故宫里面瑞兽很多,都是有讲究的,而且普通老百姓搬个家啥的都讲风水,皇家能不考虑这些吗?坤宁宫正殿里面,现在还放着两个清朝萨满每天祭祀用的假人。

至于说在故宫觉得压抑,确实有,就好像夏秋明每次路过西什库教堂都毛骨悚然,不知道为什么,大白天也是,也许是气场不合吧。

“西三所”的院子在当时其实是很惬意的。木工室门前有杏树,其他院子里有塔松,枣树,裱画室门口有葡萄架子,摹画室院里还有香椿、核桃还有柿子树。

春天里摘香椿和花椒芽,男职工爬上房,用竹竿铁丝拽下来,回家炒鸡蛋、拌豆腐。秋天打枣的时候可是个隆重的日子,有时会专门挑在周末。办公室全员出动,专门派人拿着脸盆在树下接,接来的枣各个科室均分,不偏不私。

核桃的叶子很大很绿,外皮是绿色的,鲜核桃仁是白色的,和市场上的一点儿也不一样。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都是故宫的恩赐。当年故宫的孩子们,最解馋的事情,就是到离修复厂最近的小卖部买个义利的维生素面包。小卖部的位置,就是如今对外展出的“军机处”。

孩提时的夏秋明最喜欢流连在御花园里,那里的堆秀山、花圃、喷泉,北京的冬季植物会变得黯淡没有生气,这里不同,松柏翠竹总是常青。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说过,和溥杰晚上在御花园玩的时候。看到个山洞,在山洞外听到里面金戈铁马,各种杀戮的声音,后来再去,貌似就什么都没有了。德龄公主的《在太后身边的日子》里,也提到过一些:有太监看到宫女在井边,可一走近,什么都没有了。里面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慈禧不喜欢故宫,因为故宫里有太多秘密。

现在有胆子大的人,想藏在某个地方,等故宫清场里以后再出来,到那些神秘的宫殿里去探究这些秘密。其实,这种可能几乎为零,故宫清场的时候,各个大门是一层一层落锁的,所以想在宫殿里走来走去根本是无稽之谈。另外,故宫清场,采取的是拉网的方式,就是那种几十个人组成人墙,肩并肩逐步推进,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故宫闹鬼是肯定没有的,不过还是有些无法解释的事,就是故宫乌鸦特别多,铺天漫地,然而他们的巢,跟本不在故宫里面。每天闭馆以后,人潮褪去,乌鸦就会赶过来,这些家伙也不怕人,常常到人脚边啄食。2013年11月份有天早晨上班,看到二十来只乌鸦的尸体,还有七八只将死的,恐怖的气氛在附近员工之间蔓延,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那就是之后的一段时间一切正常。

现在的北京人开玩笑称故宫是“一环里”,意思是城市的靶心区,不过当年故宫的生活并不方便。护城河把故宫和外界的生活区隔离开,夏秋明从西角楼的家里去学校北长街小学,要走很一段长路。隔着西筒子河的北长街副食商店,供应着故宫人的米面油粮。营业员经常冲着对岸喊话:“西角楼的,豆腐来了!”等宫里的各家各户准备好粮票,端着盆子赶到,豆腐已经没了。当时故宫人最盼望的,就是筒子河上能架座桥。

夏秋明6岁那年,他们家从故宫西角楼搬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