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即便这样,霹雳雷还是能对他们造成大批杀伤,只不过这些洞乌兵在硬着头皮上的同时,通过聪明一些的办法降低一点伤亡而已。
这时,明军的三连弩、绿巩水也发威了。
三连弩一通扫射,让那些侥幸冲入明军阵地的洞乌兵身上都几乎是带着“刺”的,有的洞乌兵身上中了好几箭,直到冲到明军阵地才发现自己中箭了,然后绝望地哭喊着一通乱劈乱砍,没多久就倒下了。
绿巩水比起霹雳雷来,显得更为恐怖,尤其是居高临下喷出去,一喷洒一片,简直就是人命收割机。
那些被绿巩水喷中的洞乌兵,一开始根本不在意,过了一会之后才发现手上、脸上、衣服上都在嗤嗤地冒烟,钻心的疼痛和恐怖的血肉融化的画面感,让他们再次确信自己是进了地狱无疑。
到这会儿,五千洞乌兵已经损失过半了,而士气也已经消失殆尽了。
哪还有什么士气?看看这些鬼哭狼嚎、满山乱窜乱跑的洞乌兵,哪个还想留在这里继续打?
时间差不多了,明军一拥而上,开始屠杀。
秦书淮好久没上阵了,手痒难耐,拿着倚天剑四处收割,剑光所至无不是鲜血与残肢齐飞。
洞乌兵很快发现,即便他们冒着九死一生冲入明军阵地,迎接他们的还是死亡。
论近战,他们依然差了明军好几个档次。
装备、士气、训练、个人素质,洞乌兵全方位落后,甚至在经过明军霹雳雷、强弩、绿巩水的洗礼后,他们的人数都比明军少了。
这仗还怎么打?
这些洞乌兵大多是老兵,没那么容易崩溃,但是面对这种毫无胜算甚至打下去毫无生存机会的战斗,他们真的崩溃了。
于是,大批洞乌兵选择了往山下跑,严格说是那种见了鬼似的、撒开脚丫子连方向都不看的乱窜。
还有大批的洞乌兵选择了投降,因为他们发现只要丢掉武器跪在地上双手抱头缩成一团,明军还真的会放过他们——这比逃跑保险多了,逃跑要是不够快,明军追上来还得杀你。
至于刚才那个强硬的指挥官呢?
早不知道跑哪去了!没看见连督战的那些兵都跑了吗?
五千多从西面攻上来的洞乌兵,除了一千多投降、三百多逃跑外,其余全部阵亡。
秦书淮这边轻松解决了问题,南面祖大寿那也相当轻松。
他手上的五千人,也包含了两百魔教烈火旗和两百江河帮山寨烈火旗,另外同样配备了大量的绿巩水,虽然面对近一倍的敌军,但打得不慌不忙。
秦书淮见南面相对稳固,就立即带着三千人马去帮北面的张啸。
张啸虽然有七千人,但面对的是洞乌军主力两万精锐,打得倒是谈不上轻松。
洞乌人对于山地作战十分有经验,张啸手里也配备了差不多数量的霹雳雷、绿巩水、强弩,但是架不住对方人多,而且北面地山坡更加宽阔,便于洞乌兵分散队形冲上来。
于是,双方很快就近身接触了。
不过明军七千人,对付对方两万人也并不怵,毕竟装备、个人修为和士气的优势摆在那,这种差距足以弥补兵力的劣势。
在北面,可以说双方打得势均力敌,甚至明军还略微占优。
平心而论,以这支明军的战斗力,就算以七千敌二万,也足以击溃对手,只是时间多少和伤亡大小的问题。
这支军队的兵源是天下最好的——绝大多数人都自带武功,平常打架面对普通人一对三四都是轻松的。
这支军队的装备是天下最好的,从盔甲到兵器,从远程到近程全面覆盖。
这支军队的训练、士气,乃至他们一场场硬仗打下来所积累的信念、经验、骄傲,都是任何军队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张啸指挥地很淡定。
而当秦书淮带着三千援军赶到以后,明军碾压就变得毫无悬念了。
秦书淮首先将烈火旗单独拉出来,专门对付后续冲上来的洞乌兵,而他则带着其余人分成十几个纵队,反复冲击洞乌兵。
将对方阵线冲乱后,明军开始分割敌军,然后从局部一块块地消灭。
一切都按部就班,任洞乌人如何变换打发,都无力扭转战局。
绝对的实力,就能制造绝对的碾压。
且说在山下督战的他隆,开始接到一份份要求增兵的请求。
西面的自不必说,全军覆没,连增兵的必要都没了。
南面,战报上说损失已经过半,但是明军“越战越多”,负责南面进攻的将领要求他隆再给他增兵五千。
其实明军就是那些明军,哪里“越战越多”了?只不过明军伤亡少,而洞乌军伤亡越来越大,当然看上去明军越来越多了。
至于北面,更是接连派来三拨人请求增援,说是再不增援就要全面溃败。
他隆如坐针毡,面如死灰。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手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