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东厂督公> 第七百八十章 水师(二章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八十章 水师(二章合一)(2 / 3)

接到圣旨的郑芝龙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一切都如他的所料!

朝廷已经平了西域、蒙古、鞑子,接下去就要平南洋了!

在这种时候,不用他难道还会用别人吗?

的确,秦书淮和崇祯也想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在秦书淮看来,现在郑芝龙叛变的理论基础都已经不存在了。

历史上郑芝龙投降大清,图的就是闽浙总督一职,为了这个高官,他甚至能赌上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

当时他有退路吗?当然有!他的儿子郑成功不就退到台湾去了?

如果退到台湾,他还是海大王,甚至台湾王。

可郑芝龙明明有退路也要冒死博一个闽浙总督,可见他想当大官的愿望是何等的迫切,也可见他是多留恋中原故土的繁华。

而如今,只有大明可以给他这些。更何况,他的家属全在京城。

这样的郑芝龙会反?除非他脑子生锈了。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如今的芝龙水师大学堂已有学员两千名,这些人都是从沿海的渔民子弟中选拔过来的,他们比谁都了解大海。

大学堂里除了几个老学究教识字,其他人一半是从原郑芝龙部调过来的,另一半则是从原大明水师调来的。

不过论素质,大明水师完全不能和郑芝龙的部下比,所以大部分的教学还是郑芝龙手下在完成。

不过这群大老粗哪会正儿八经地讲课?

别忘了水师大学堂刚刚组建没多久,连教学的课本都是现凑的,你让那群大老粗穿上长衫去当先生,简直开玩笑。

不过没关系,朝廷在威海卫的港口里,足足安排了十五艘教练船。

从两三层楼高的大船到半人高的小快船都有。

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教练船上进行实操演练。

虽然讲课不在行,但是要论摆弄这些船只和穿上的战炮,大老粗们可比谁都轻车熟路!

照他们的话说,论大洋上干架,老子就是爷爷!

什么风用多少角度的帆开最快,什么船用什么炮弹轰最爽,什么航向什么阵型才能对敌船形成优势,他们绝对门儿清。

还有,哪里的港口最富庶,水深多少,船该怎么停,他们更是门儿清。

至于天上、海上什么征兆会出现什么天气,他们更是如数家珍。

要什么课本?那他娘都是老学究读的!

要想练好在海上干架的本事,那还是得坐船漂在海上讲!

郑芝虎、郑芝豹这一年多可没闲着,两人每天都挖空心思地想如何把这些学生兵带好。除了把以前在自家船队里的那些一股脑儿都教出来以外,他们还结合明军水师提出的一些建议,生生地请学堂里的老学究编了一本《海训实录》,里头有字有画的特别好懂,去年崇祯生日那会儿他们还将此作为贺礼送到宫中,让崇祯龙颜大悦,不但下旨褒奖了一番,还赏了好些个东西呢。

他们何以这么努力?

没别的,他们的身家前途可都系在这个学堂上。

要是连这个学堂都办不好,朝廷还会高看他们一眼?

估计郑家这辈子都甭想翻身了!

而这,正是秦书淮需要的。

秦书淮这次在家足足呆了一个月,终于把接下去要做的事情理清楚了。

崇祯七年四月十八,秦书淮上疏崇祯,详细地阐述了接下去要重振水师,并且备战明缅战争的战略方针。

崇祯在接到奏章的第二日,立即召秦书淮进宫询问。

“秦兄,这几年大明四处用兵,眼下朝鲜的阿敏尚未完全平定,若是再对缅蛮、西夷红毛用兵,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在崇祯看来,现在提这个有点急了。

毕竟这几年仗打下来,虽说大明赢了,但精锐已经所剩不多了。

算上东征朝鲜的李定国部,现在最精锐的部队也就七万人,这还包括随时可能回去的魔教一万余人马。

次精锐的部队,那也就是袁崇焕手上的关宁军和京城附近的宣府军、大同军等,满打满算也就七八万部队。

算上甘肃还能打的四五万,这么全部加起来,也就是十六七万。

大明的主力全在这了,其他的卫军虽号称百万,那基本就是吓唬人的——当然也许经过这两年的整军,稍稍比以前能好点。

但是在这个时候再往外用兵,是不是太急躁了点?

崇祯当然有开疆拓土的想法,他当然也咽不下大明几十万里的土地被缅甸蛮人占去的这口气,但是他想缓一缓节奏。

孙承宗也是这个想法。

与民生息,再图大业,这是他自北伐以后的一贯主张。

如果这个建议是其他人提的,恐怕崇祯当即就要下旨申饬其“穷兵黩武”了,不过鉴于这是秦书淮的提议,崇祯就不得不召他入宫询问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