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出现的鞑子兵,自然是豪格和阿济格从遵化带来的那两万大军。
他们在昨夜就已抵达,一直埋伏在景忠山脚。山脚埋伏不下,他们就埋伏在更远的几处树林里。
这就是范文程的“声东击西”之计。
遵化城久攻不下,后金军粮草也出现了危机,所以一方面皇太极派了两万人去打迁安等地,以搜刮粮草,而另一方他又对三屯营垂涎欲滴——因为据情报显示,三屯营有几座大粮仓,明军在蓟镇的军粮有一半就在三屯营。
但是三屯营是坚城,并且有大将祖大寿坚守,如果硬攻代价势必惨重,甚至不见得能攻得下。皇太极这次南征已经是倾尽所有了,每死一个兵他都会肉痛,所以没有十足把握他不敢乱动。
正当他焦头烂额、举棋不定之际,范文程大先生又给他献了一计。这个矢志不渝效忠皇太极的汉人,再一次迫不及待地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
这趁夜悄悄从遵化赶来的二万精兵,对三屯营战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马世龙的兵,素质其实还算是不错的,这有赖于马世龙平常练兵有方。在遭遇伏击后,他们并没有像普通卫军一样一哄而散或者投降,而是进行了顽强的、有组织的抵抗。
鞑子兵在山脚下和路边草丛里的埋伏不多(因为可埋伏的地方少,三屯营城下比较平坦),仅有五千人左右。因此,在一开始,马世龙还企图指挥大军反包围他们。
但是很快他就看出不对了。因为在两三里外的树林里,大批鞑子兵在源源不断地冲过来。并且,他们并非呈线性直达,而是呈弧形包抄。
于此同时,还有近四千骑兵以摧枯拉朽冲他们飞驰而来!这是由两千蒙古骑兵、一千鞑子骑兵组成的骑兵联队!
明军之中,就算是关宁军在野战条件下都不是后金军的对手。马世龙手下的兵虽然还不错,但是明显比不上关宁军,就更不是后金军的对手了。
他只能立即带兵突围。但是鞑子兵到处都是,要想突围何其之难!
三屯营内。
祖大寿在得到马世龙部遇伏的消息后,大吃一惊!此刻三屯营四面遭围,他根本不敢打开城门去救。而且,现实的情况是,即便他派兵去救,也只能有去无回。
祖大寿决定不救。而且他现在关注的点不在马世龙能不能突围上,而是三屯营还能不能守住的问题上。
景忠山上剩余的一万马世龙部,在看到总兵遭遇伏击之后,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鞑子兵太多,大家去救也是个死,所以不如死守山头,静观后变!而另一派则认为,马总兵有难大家怎可坐视不理?不管能否救出马总兵,身为他的下属,此时决不可袖手旁观!
这些将领在屋子里激烈地争吵了小半个时辰,谁都没能说服谁。
结果,自然就是他们谁也不需要说服谁了。
因为这半个时辰过去后,明军已经被完全击溃了!
一万五千人马,五千多战死,七千多投降,也有不少人溃逃、失踪。
总兵马世龙被俘,副将王守安侥幸突围,不过身边也就只剩下七八十人了,他们不敢去三屯营也不敢回景忠山,只好向东跑去。
而后金军仅伤亡了三千余人。
豪格取得了一次大胜。这是他自上次追杀前任三屯营总兵朱国彦后,在三屯营取得的又一场大胜。
他意气风发地对阿济格说道,“阿济格贝勒,你看今天天黑之前,能下三屯营否?”
阿济格呵呵一笑,说道,“祖大寿是关宁军悍将,恐怕不好对付呢。不过,再强的狐狸也斗不过雄鹰,我相信有和硕贝勒你和多尔衮这样的青年俊才在,三屯营一定能很快拿下的。”
阿济格虽然也才二十五岁,但是说话却是老气横秋。
豪格冷哼一声,“多尔衮?哼!没有他我也照样拿下三屯营!”
伏击战结束,豪格命令四千骑兵留下来游弋,以威慑景忠山上剩余的明军。而他则带着剩下的一万三千左右的大军,赶往三屯营。
祖大寿在收到马世龙的大军已被击溃的消息后,久久不发一语,脸上阴晴不定。
历史上的祖大寿,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
天启六年宁远大战时,他舍得抛下老巢觉华岛而跑去最危险的宁远守城,并在此后一两年为连续击退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进攻出了大力,包括他冒死带领四千精兵绕道敌后展开野战。他也曾在己巳之变中带兵在广渠门外与后金激战,需知在那种条件下激战,将营并无防护,所以身亡的概率很大,但他并没有退缩,足以证明他应该不是个贪生怕死的人。
但是另一方面,在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中,他又展现出令人不齿的一面。在大凌河城被围三个月,弹尽粮绝之际,他杀了拒不投降的关宁大将何可纲,随后开城投降。而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在投降受到皇太极以最高礼节对待后,他又骗皇太极说可以带兵去锦州城当内应,从而来到了锦州。
到了锦州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