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书淮一惊,当即起身道,“韩城被围?是哪股人马干的?”
洪承畴心急如焚地说道,“据跑来报信的弟兄说,高迎祥和张献忠的人马都有!想必是他们得知下官带兵出城,所以想合力围攻,拔掉韩城。”
秦书淮忙问,“大概有多少人马?”
“粗粗估计,至少四五万之众!”
“这么多?”秦书淮眉头大皱,又问,“韩城现在只剩下一万五兵马了?”
洪承畴道,“除了城内一万五,最近的还有韩城西面有奎山卫,南面的威风营,这两大营总计有一万二的兵力。城内少许官兵从密道出城后,就已经去通知他们了。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应该已经驰援韩城了。至于更远的大营,现在有没有出发就不得而知了。”
秦书淮陷入了沉思。
韩城处在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处,西边是高迎祥部在陕西的根据地,东边是张献忠部在山西最为活跃的地区,两股流寇合理攻打韩城,其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让高迎祥部和张献忠部的地盘连在一起,好互相“联防”。
如果韩城一失,那么张献忠就可以得到高迎祥的有效支援,双方连在一起再也无法各个击破。更严重的是,如此一来张献忠就可以在晋南彻底站稳脚跟,像高迎祥一样建立根据地,收赋纳税,其实力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想到这里,秦书淮当即说道,“韩城不能有失!洪大人,你立即带兵回援韩城,我这边再派武原军八千人随你一同前去。”
洪承畴立即道,“多谢少保!事不宜迟,下官这就拔营启程了!”
这时,秦书淮忽然又道,“等下,此事或有不对。”
洪承畴道,“如何不对?”
秦书淮眉头越皱越紧,说道,“洪大人,如果你是流寇,在知道韩城周围有两大营的情况下,要进攻韩城你会怎么做?”
洪承畴略一思忖,惊呼道,“哎呀!下官自然会先围点打援,在这两大营救援韩城的必经之路上埋下伏兵了!只有打掉援军,才能全力攻城。恐怕贼寇也会这么做!奎山卫和威风营危矣!”
秦书淮点了点头,“所以奎山卫和威风营的兵已经不能计算在内了。洪大人,这次行动恐怕是张献忠和高迎祥蓄谋已久的,只是你这次带兵来太原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契机。”
秦书淮做这个判断是有依据的。因为他来之前老道就说过,张献忠想和高迎祥联盟,拜高迎祥为盟主。
所以这次对方投入的兵力绝不止这四五万!
如果他们只是趁洪承畴离开临时起意要攻韩城,那么能在短短两天内调集六七万兵已经是极限了。但如果是蓄谋已久早已准备好的,那么张献忠和高迎祥至少能调动十几万大军参加韩城战役。要知道他们两人外加所谓“盟友”的总兵力,至少达到二十五万!
如果攻韩城的兵马是四五万,另外两三万用来埋伏威风营和奎山卫,那么他们至少还有四五万的兵马,可以用来埋伏回援的洪承畴!
洪承畴若是只带一万八兵马去,凶多吉少。
秦书淮越想背后越凉,立即说道,“洪大人,太原城外现在还有多少兵马未走?”
洪承畴忙道,“贺虎臣的故关军已经在上午回故关了,曹文诏的一万二大军方才刚刚启程,杜文焕的一万大军还在城外,正准备开拔。另外还有零零散散各路小股援军,一半已经回去了,还没回去的大概有八千左右。”
秦书淮当机立断,冲门外喊道,“敬亭!”
李敬亭因为写得一手好字,现在成了秦书淮的半个文书官,所以一直在外面伺候着。
“大人!”李敬亭立即走了进来。
“立即传我口令,命杜文焕的一万大军原地待命。然后你再派人去把曹文诏的一万二大军招回来!要快!”
“对了,还有贺虎臣,你派人去通知他,让他带兵来守太原城南,故关那边暂无军情,不守也无妨。”
“是,大人!”
李敬亭立即领命而去。
秦书淮在心里算了算,武原营有兵一万二,曹文诏有一万二,洪承畴有一万,杜文焕有一万,零散小股杂牌军八千多,再加上江河帮的一千五,总计五万四千多的兵马,还是少了一些。
曹文诏、杜文焕等人手下其实还有不少兵,不过再让他们回营地去召这些兵过来太慢了。韩城虽然城高墙厚,流寇攻城装备相对落后,但面对数倍敌军的围攻,肯定不能坚持太久!
事不宜迟,那就只能带这些人马过去了。
不过,这些兵马都是三边的精锐,按战斗力来说应该高于流寇。至少在历史上的这个时期,流寇的战斗力是普遍低于明军的。另外,前去增援的路上如果碰到官军也可以整编进来,这样没准能凑个六七万。
应该够了!
秦书淮原本不打算亲自出征,因为他毕竟刚刚接手三边,还要做很多事才能稳定三边的军心和民心,但现在看来,他不得不亲自出征了。
即便这次前去韩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