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了卫国战争时期,列宁格勒被围时苏联军民的斗争生活,但以写重大战役和苏德双方最高统帅部的活动为主,并涉及当时苏联的重大外交活动。
他的最后一部长篇《胜利》,是在1978到1981年创作的,内容围绕波茨坦会议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召开,反映苏联的外交政策和活动。
在恰科夫斯基的诸多作品里,索科夫最看好的自然是《围困》这部书,全书有一百多万字。如果自己能让此书提前二十年面世,没准也能获得一个文学奖。
想到这里,索科夫冲着谢柯罗说道:“总编同志,我的确还有一本书的构想。”
谢柯罗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将军同志,快点说来听听,这次你又打算写点什么内容?”
“新书,我打算写和列宁格勒有关的内容。”
谢柯罗听索科夫这么说,沉默了片刻,随后说道:“将军同志,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恰科夫斯基这位作家?”
听谢柯罗提起恰科夫斯基,索科夫的心里不禁咯噔一下,随即有些底气不足地说:“听说过,不过我还从来没有看过他的书。总编同志,您怎么想到提起他?”
“是这样的,将军同志。”谢柯罗说道:“说来也巧,这位作家去年写了一部长篇《这事发生在列宁格勒》,今年又发表了一部叫《丽达》的长篇,据他说,明后年可能还会写第三部长篇,以凑齐一个战争三部曲。您所说创作的里,有一个叫丽达的女兵,让我本能地想到了恰科夫斯基的这两部书,如果您真的打算写关于列宁格勒的故事,我建议您去看看他的书,没准能给您增加一些灵感也说不定。”
“好的,总编同志。”索科夫听后点点头,“我明天就去书店逛逛,看能否买到这两部书。”
“不用这么麻烦,我这里就有现成的书,我送给您就行了。”说完,谢柯罗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后说道:“阿克萨拉,麻烦你帮我拿两本恰科夫斯基的书进来。就是去年的那本《这事发生在列宁格勒》,以及今年发行的《丽达》。”
几分钟过后,阿克萨拉推开房门,从外面走了进来,将手里的两本新书放在了谢柯罗的面前,随后又转身离开。
“将军同志。”谢柯罗拿起放在桌上的两本书,递向了索科夫:“这就是恰科夫斯基所写的两部书,都是与列宁格勒保卫战有关的,我想对您应该是有帮助的。”
索科夫接过谢柯罗手里的书,向他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将军同志,”旁边的维尔纳好奇地问:“您这部书准备写多长时间?”
索科夫想了想,回答说:“这部书,我打算写一百多万字,最快恐怕都需要一年的时间。”
“啊,一年时间?”
看到维尔纳吃惊的样子,索科夫有些尴尬地说:“编剧同志,一年写一本上百万字的书,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想再加快速度,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不不,将军同志,您误会我的意思了。”但维尔纳却摆着手说:“我不是嫌您写得慢,而是觉得您写得未免太快了。要知道,我认识的一些作家,如果他们要写出一部上百万字的作品,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您说需要一年时间,已经算是神速了。”
“将军同志,不知新书打算取个什么名字?”谢柯罗问道。
“围困!”索科夫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座以列宁同志名字命名的城市,在敌人的包围中坚持了872天,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一定要把这些东西都写出来。”
谢柯罗如果没有看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本书,就听到索科夫这么说,肯定会嗤之以鼻的。但自从看过手稿之后,他的心里对索科夫充满了信心,甚至还主动说:“将军同志,如果在写作过程中,您需要查找什么资料,尽管和我进行联系,我一定会全力帮您的。”
“总编同志,”虽说索科夫的脑海中已经有了完整的内容,不过面对谢柯罗所表现出的善意,他还是非常乐于接受的,“既然您这么说,那我需要查找什么资料时,就会打电话麻烦您的。希望到那时,您别嫌我太烦人就是了。”
谢柯罗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将军同志,对于您的求助,我是求之不得。”
几人越聊越投机,谢柯罗无意中一抬头,发现居然已经是六点过了,便对索科夫和维尔纳说:“时间不早了,我想你们肯定都饿了,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去吃点东西,顺便喝两杯,如何?”
面对谢柯罗的提议,索科夫自然不愿意,一是他不太会喝酒,两杯酒醉;二是他答应了阿西娅,要回家吃饭的,总不能言而无信吧。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歉意地说:“对不起,总编同志,我想我没法和你们去喝酒了,我另外还有事情,你们两人去吧。”
“将军同志,您今天刚刚回莫斯科,能有什么事情?”见索科夫拒绝了自己的,谢柯罗的脸上露出了不悦的表情:“难道您看不起我,甚至连和我吃顿饭都不愿意吗?”
“不是的,总编同志,您误会了。”索科夫连忙解释说:“我真的有事情。”
“谢柯罗,我看你就别为难将军同志。”好在维尔纳及时地出来打圆场